关于优化贵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区位布局,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满足新市民、青年人才租赁住房需求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5-07-11 09:55:06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答复文号:筑府议复〔2025〕28号 | 类别:A |
人大代表:周跃 | 届次: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
标题:关于优化贵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区位布局,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满足新市民、青年人才租赁住房需求的建议 | 编号:172 |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 会办单位: |
摘要内容: 关于优化贵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区位布局,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满足新市民、青年人才租赁住房需求的建议 为解决新市民、青年人才过渡性住房问题,2021年,国家提出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同时也是大量流动性人口进入的城市,必然催生大量的租房需求。因此,贵阳市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等多种方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满足新市民、青年人才等群体住房需求。 一、贵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布情况 贵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体量大,在全省占比高,截至目前累计启动建设6.47万套(间)。以2024年为例,全省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9万套(间),其中贵阳贵安筹集1.75万套(间),占全省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67.6%。 从分布上来看,贵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布范围广,贵阳市现辖云岩、南明、花溪、乌当、白云、观山湖6个主城区和修文、息烽、开阳3个县及清镇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双龙航空经济区及贵安新区均规划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然而,随着保障性租赁住房陆续建成投用,在出租方面,地理位置相对较好、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如观山湖、云岩区、南明区、白云区等部分项目房源供不应求,出现大量排队情况,而部分开发区地理位置特殊,集中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园区基本上配套职工宿舍,租赁住房需求少,且距离中心城区较为偏远,交通成本高,部分产业园区周边保障性租赁住房招租难、房源空置率高。 二、贵阳市流入及常住人口分布情况 过去十年,贵阳市人口整体增长,流动人口规模大,但存在区域差异。观山湖区、花溪区、南明区人口增长速度快,开阳县增长较为缓慢,六城区人口占比上升,人口向主城区集中,区域发展不平衡。流动人口呈现年轻化、受教育程度较高等特征,因此,应结合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合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因此,建议省自然资源和省住房和城乡部门:在牵头编制贵阳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并组织实施时,对贵阳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空间规划应结合人口流入分布科学布局、按职住平衡原则,尽量选址于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的区域,提高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使用率。在布局上向新城、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和人口流入区域聚焦。 |
|
办理答复: 周跃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贵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区位布局,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满足新市民、青年人才租赁住房需求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关心,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等多种方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满足新市民、青年人才等群体住房需求。 一、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基本情况 (一)强化规划引领。一是我市编制了《贵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于2025年1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实施。《规划》明确提出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要求,按照职住平衡和公共交通导向的原则,重点保障观山湖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贵安新区等地区新增居住用地需求,在产业园区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布局保障性住房用地;对于轨道、公交等枢纽周边地区,强化土地集约利用,在符合规划、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建设保障性住房。并在《贵阳贵安中心城(一核三心)分区规划》中围绕“一核三心”空间布局,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新增保障性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不低于25%。重点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工业园区、高校等公共配套条件较为成熟的区域,统筹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2025年围绕金华产业园、综保、经开产业园、花溪南等城市功能板块,规划拟新增保障性住房用地约6平方公里。二是详细规划层面。在详细规划编制时,对具体地块用途、开发建设强度和空间环境等要素作出实施性安排,统筹落实用地规模、布局,充分保障保障性租赁住房选址、土地供应和规划许可。 (二)做好要素保障。一是做好计划保障。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要求,统筹安排使用好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做好要素保障。二是做好存量土地利用。合理利用拆除腾退用地、闲置低效用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非居住存量房屋,在符合规划原则、权属不变、满足安全要求、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允许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建、改造等多种方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以满足新市民、青年人才等群体住房需求。三是优化服务质效。建立健全市县联动和部门协作土地要素保障长效机制,推动用地审查报批服务提质增效。2024年我市供应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238.80亩。 (三)保障供给和使用。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体量大,在全省占比高,截至目前已纳入国家计划7.44万套(间),已启动建设6.69万套(间)。其中,在产业园区及周边配套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9万套(间)。以2024年为例,全省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9万套(间),其中贵阳贵安筹集1.75万套(间),占全省新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的67.6%。从分布上来看,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布范围广,全市各行政区划范围内均规划建设有保障性租赁住房。 二、下步打算 近年来,我市人口呈净流入状态,但存在区域差异。如观山湖区、花溪区、南明区等人口增长速度快,部分保障性租赁住房出现大量排队情况,而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区域地理位置特殊,基本配套有职工宿舍,租赁住房需求少;开阳县等区域人口增长较为缓慢,且距离中心城区较远,交通成本高,导致保障性租赁住房利用率不高。为此,我市将结合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合理调整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结构,加快推进全市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将市级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关于保障性住房相关布局要求落实到详细规划编制中,以统筹规划建设优质项目为抓手,打造高品质保障性住房,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及农民工的住房难题。 (一)综合考虑交通便利性。尽量选择靠近公共交通站点、交通枢纽或者主要道路的区域,方便租户出行,减少通勤时间和成本,提高生活便利度。 (二)关注周边配套设施。统筹考虑周边教育、医疗、购物、休闲等配套设施,以便提升租户生活质量,减少出行和生活的不便。 (三)加强后续运营管理。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开展租金评估,规范租金价格行为,确保保障性租赁住房建得成、租得出,发挥保障性租赁住房社会效益。 衷心感谢并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工作。 2025年6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孙正利;联系电话:87989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