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9日,贵阳市政府正式印发《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贵阳贵安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筑府发〔2021〕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就《实施意见》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贵阳市近年农机化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从全国范围比较来看,仍然存在着较多薄弱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通知》(农机发〔2019〕4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9〕19号),按照“既对标国家及贵州省的《意见》,又立足我市实际”的工作思路,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广大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为路径,努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推动贵阳市、贵安新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较快发展,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施意见》主要目标有哪些?
(一)到2021年,贵阳贵安农机总动力稳定在205万千瓦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8%以上。
(二)到2025年,贵阳贵安农机总动力稳定在210万千瓦以上,力争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以上。
三、《实施意见》重点工作有哪些?
《实施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十一个体系、实施两大工程、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
(一)建立健全十一个体系:一是农机装备创新体系。二是农机装备新型营销及售后服务体系。三是农机装备质量可靠性建设体系。四是农机农艺融合体系。五是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体系。六是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体系。七是农机化技术推广能力体系。八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九是农机服务金融支持政策体系。十是农机作业配套条件体系。十一是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二)实施两大工程:一是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工程。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项目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改造农田,扩展农机运用空间,加速补齐农机化基础条件薄弱短板,提高农机适应性。二是创新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工程。鼓励农机服务主体通过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农业生产托管等多种形式,开展高效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对农业机耕、排灌及农机批发零售免征增值税,继续实行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项目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机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扣除等政策。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免交车辆通行费。
四、《实施意见》有哪些创新举措?
一是在农机装备创新方面提出:加强与科研院所单位合作,重点发展适应小农生产和山区作业的中小型农机,发展适应特色农作物生产、水产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解决无机可用、农机农艺不配套的现实需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山地农机装备创新体系。按照“服务本地、辐射周边、开拓省外”的思路,出台扶持政策,鼓励修文县建设贵州山地农业机械装备示范区,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装备生产、研发、集散地、交易中心。
二是在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方面提出:加快农机农艺融合,积极开展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聚焦农业坝区和重点特色作物连片种植区,加大播种、采收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
三是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支撑方面提出:提高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服务组织,构建农业服务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体系,改善农机作业配套条件,健全新型农业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工程,推进农机服务机制工程。
四是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成立贵阳市、贵安新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建立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把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议事日程,建立责任清单,强化主体责任,加强舆论引导,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文件原文:筑府发〔2021〕4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贵阳市、贵安新区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