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发展规划规划解读

《贵阳市“十四五”对外开放专项规划》解读

发布日期:2021-09-01 17:24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为贵阳市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机遇,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根据国家、省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要求,按照《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贵阳市“十四五”对外开放专项规划》。

一、《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贵阳市“十四五”对外开放专项规划》主体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一是发展环境。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全面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开放的层次、开放的能级不断完善。“十四五”时期,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矛盾新挑战严峻复杂,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我市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阶段,我市处于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机遇期,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制度供给不断增强、开放通道不断完善、开放平台持续优化、开放环境更加包容、对外招商更加精准。

二是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结合、坚持全面开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坚持吸收利用和创新提升相结合、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对外开放兴市、实体经济强市、集聚人才旺市,以市场引领、贸易先行、以贸促工、工贸并进为路径,以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为抓手,加快构建更加开放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奋力建设全面开放的流通支撑能力,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开放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构建更加有效的区域合作机制,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着力将贵阳打造成西部地区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形成具有贵阳特色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是主要措施。加快打造国内大循环新支点、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促进消费结构能力优化提升、不断拓展重点领域投资空间。全面构建开放型现代农业、全面构建开放型现代工业、全面构建开放型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深入开展科技领域创新。完善对外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加快建设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黔中开放共同体、打造高能级的实体性平台、不断做优活动性开放平台、实施高水平精准招商、不断加强外事工作。推进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跨境电商发展、优化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加快推进外商投资股权试点工作、着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全面融入国家区域合作战略、大力推进与东部地区产业协作、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圈、面向欧洲日韩开放、面向东盟地区和南亚开放。不断创新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深入实施开放人才发展工程。

四是强化规划实施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配套、强化项目支撑、强化责任落实。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在对外开放工作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坚持自身努力和国家支持相结合,加强区域合作和国际交流,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二、主要目标有哪些?

《规划》从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两个部分设定了“十四五”时期贵阳市对外开放的工作目标。

战略布局:紧紧围绕“扩大开放兴市、振兴实体强市、广聚人才旺市”谋划好新时期发展方向,全力实施好“一二三四五”战略布局,即:以贯彻落实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线;聚焦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两个方向;依托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陆海新通道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三大战略机遇;梯度融入省内、周边、国内、国际四个层次;紧盯欧美、日韩、南亚、东南亚、非洲五大地区。

发展目标:围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西部地区重要战略回旋空间、全国中高端消费品制造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全面构建新时代开放新格局,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国家物流枢纽基本建成,国家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战略重要回旋空间初步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国内大循环新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初步确立。

到2025年,对外开放水平处于中西部前列,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立体开放体系初步形成,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物流节点地位初步形成,消费、投资等扩大内需的举措产生明显效果,适应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加快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西部重要消费型中心城市的地位显著提升。“1+5+6”开放平台率先突破带动贵阳贵安开放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到2035年,“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成效显著,形成以中高端制造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消费型中心城市地位会更加凸显,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效果陆续释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地位不断巩固,建成西部地区陆地港口和进出口货物集拼、分拨及中转中心,成为在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和制造之城,贵阳贵安进出口总额达500亿美元。

贵阳市人民政府已于2021年8月正式批复同意《贵阳市“十四五”对外开放专项规划》,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规划明确的战略布局、发展目标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细化工作内容,请各位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

三、与以往五年专项规划最大的不同和创新在哪里?

与以往对外开放规划相比,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新矛盾新挑战严峻复杂,省委省政府出台“贵安八条”、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等重大政策交汇叠加,全面释放政策红利、拓展发展空间、集聚发展要素、激发动力活力,有利于贵阳贵安加快做大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竞争力,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发展支撑将更加有力;国务院批复同意贵州设立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要求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首要任务,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国际产能合作,着力建设内陆投资贸易便利化试验区、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内陆开放式扶贫试验区,这为贵阳开放发展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十四五”对外开放专项规划,我们更加聚焦围绕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先行区、西部地区重要战略回旋空间、全国中高端消费品制造基地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加快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全面构建新时代开放新格局,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国家物流枢纽基本建成,国家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战略重要回旋空间初步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国内大循环新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初步确立。并对2025年的发展目标作了预判和明确。

四、规划如何聚焦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本规划以章节加专栏的形式,对我们调研了解到的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支撑、需求和重点领域攻关的任务、目标逐一进行了部署。比如,加快融入新时代开放新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坚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快实施一批新基建、新型城镇化等重大项目。大力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体系。大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外向型经济,不断争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加快实现中高端制造业链式和集群发展。推动形成更加高效的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对内对外连接通畅、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逐步形成以陆海新通道为主体的枢纽、路网架构,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承载能力。积极推动黔中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贵阳与贵安新区同城化发展,贵阳与遵义、安顺、黔南等联动发展;不断推进开放平台提质升级、提速增效,着力将以贵阳为核心的黔中经济区培育成为带动全省开放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承载能力和影响力。不断释放开放经济发展活力。坚持以市场引领、贸易先行、以贸促工、工贸一体并进的为路径,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培育开放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实验区,不断提升贵阳贵安国内国际竞争新优势。全面融入重点区域开发开放。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原则,有重点、有层次,分区域逐步推进对外开放工作。奋力营造更加互惠互利开放环境。加快建立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不断优化服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原文链接:贵阳市“十四五”对外开放专项规划

分享到:

上一篇:《贵阳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解读
下一篇:《贵阳市“十四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专项规划》解读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