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10-11 16:06:41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答复文号:筑府议复〔2023〕38号 | 类别:A |
人大代表:裴莹蕾 | 届次: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
标题: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 编号:105 |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会办单位: |
摘要内容: 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检出率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有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前期,团市委联合贵州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共同开展了贵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的专题调研,调研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形式,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为切入点,在贵阳市6所中学的51个班级发放和收回2378份有效调查问卷,通过抽样调研了解当前贵阳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显示发生过较低程度自伤行为(如尝试过偶尔咬自己、扯头发来缓解压力)的占总调查对象的32.84%,较高程度自伤行为(经常性或伤害较重,如用头来撞击墙壁等)的占总调查对象的12.57%,对比国内已知测量数据来看略高,贵阳市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并做好有效地预防和干预措施。然而,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树立正确三观的抚育摇篮,要从学校层面减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影响。 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由教育部门牵头,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定期研究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早预防、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防线,营造全社会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 (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识别。教育部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督促学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以问题导向反馈至医疗卫生机构监测预警筛查,并反馈学生家长。推动政法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群团部门、村(居)委会等机构密切关注儿童青少年成长环境,建立校外暴力行为、欺凌行为、儿童青少年受虐待问题的举报渠道,发现相关问题或可疑情况时,及时采取措施,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反馈至学校加强监测识别。 (三)切实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建好用好心理辅导室,精准摸排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家庭台账和特异体质学生健康台账,做好特殊时期、重大事件、重要时间节点学生和家长心理疏导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能力。 |
|
办理答复: 裴莹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建议后,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此建议列为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的领衔督办件,并督促有关部门认真落实该建议的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一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平台建设等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安排部署,市教育、卫健、民政等部门及各区(市、县)政府齐抓共管,共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重要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2023年2月24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精神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共同授牌在贵阳市青少年宫成立“贵阳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基地”,由市社会志愿者服务中心协作,链接和整合优质资源,为我市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提供公益指导服务。同时,邀请国家级、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专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和工作者、医院心理科医生、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组成专家团队指导基地工作。 二是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要求各地各校结合教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实际,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景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树立自助互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 三是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2023年2月24日,我市教育部门印发了《贵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十个一”系列活动的通知》(筑教发〔2023〕11号),要求全市各中小学定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军训活动、研学旅行(或春游、秋游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等五个实践类活动,开展运动会、艺术展演活动、校园科技节系列活动等三个体艺、科技类活动,开展心理健康交流、实地家访等2个家校共育类活动,旨在通过让中小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增加与社会的接触,感受生活的美好,懂得珍视生命,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通过让教师开展交流活动、家访等,及早了解中小学生的身心状况,及早作出科学合理的干预。市教育局每年对“十个一”系列活动开展情况满意度调查并将其纳入市级“公办强校”评估指标。 四是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编撰并印发了《贵阳市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师赋能手册》,就手册使用方法组织全市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由编撰者深度解读手册内容,用案例展示常见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法,指导我市中小学教师对可能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做到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 五是精细化做好心理健康筛查。各中小学在贵阳市中小学心理教育云平台建立重点(高危)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矛盾纠纷排查及化解工作等3个基础台账,实行一人一案,一辅一案,融入学校心理健康日常管理,对重点(高危)学生实行周报告动态管理,形成月度工作台账,由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确定重点(高危)学生的预警级别,并做好相应预警处置。同时,将德育安全网格化心理健康示范校服务项目升级为贵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项目,做到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筛查全覆盖,并将原有项目精细化,组织专家对平台的筛查方式进行升级,提升筛查精准度,降低重复测评对学生造成的干扰。 六是开通青少年心理关爱专线。2023年3月,市教育部门联合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同推出青少年心理关爱专线,为全市中小学师生、家长提供专业、科学、便捷的7×24小时线上心理辅导服务。专线平台有多名经过国家认证的、有丰富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可帮助学生提升调节情绪、应对挫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帮助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特点,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改善亲子关系;帮助教师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教学质量。 七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健康诊疗服务。由卫健、教育等部门联合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开展进校园、进社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对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积极开设心理门诊,加强对就诊青少年的健康宣教,采取健康教育干预等途径,改善青少年及家属等对心理疾病的认知,提供医疗支持,尽早帮助恢复心理健康。同时,医疗机构每月将心理门诊就诊情况报至区(市、县)卫生健康部门,由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专业医生进行研究,会同教育部门提出相应治疗措施。 最后,衷心感谢并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 2023年9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青;联系电话:87989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