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贵阳市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10-11 16:09:11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议复〔2023〕39号 类别:A
人大代表:雷阿幼朵 届次: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
标题: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编号:139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会办单位:
摘要内容:

                                            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们贵州是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最现实的选择就是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我们要发展成为发达地区的“后花园”,让那些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拼搏累了的人们,有一个“完全放松的地方”。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市更应该打造民族文化的标志性产业和项目,咱们贵阳有许多的填的后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山高、水清、气候宜人,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例如花溪高坡苗族的二月八),我们贵阳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不是没有做,是做得不够大,它所发挥的民生效果还有待提高,如果我们不只一个“西江苗寨”,而是更多的话,我们省会城市的标杆效应将会几何式放大。

    二、建议

    一是在贵阳的城市发展规划中,对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作专项发展规划。

    二是要组织我省旅游业的龙头企业,实施整合跨区域旅游线路,积极做“大旅游圈”的文章,打造多条省内跨区域、跨文化的精品旅游线路。

    三是扩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制定全方位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国内外资本来对应投资。

    四是加快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出台相对应政策,鼓励民间民族文化传承的积极性。


办理答复:

雷阿幼朵代表:

您提出《关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收悉。感谢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关心、支持。收到您的建议后,市人大、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此建议列为市人大教科委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专业代表小组领衔督办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制定民族文化旅游专项发展规划”的建议办理情况

《贵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已对民族文化旅游在内的各种旅游业态发展作了相应的安排部署。一是打造传统文化街区。结合旧城改造、城市历史记忆元素和保护开发利用,依托省府路石板街、汉湘街、文笔街、弯弓街、电台街等街巷,融入文化展示和体验、创意体验、休闲娱乐、文创工坊、设计师零售、餐饮美食等业态,推动打造一批传统文化街区,到2025年,打造完成1至2个传统文化街区。同时,挖掘贵阳城市历史、文化,引入创新创意元素,开发一批创意文旅优质项目,培育具有城市个性的旅游休闲街区。二是在乡村传统文化传承引导方面着重扶持13个民族乡建设民族博物馆、非遗展览陈列室,鼓励乡村非遗传承人、民俗工作传承人开设“乡村记忆工坊”;引导村寨深挖村寨发展史、红色文化史、传统文化等资源,力争完成3至5家“村寨历史博物馆”示范建设;鼓励利用民俗节日或民族节日,开展文化活动,做大做强民族文化表演团体;加强历史文化网上传播,搭建历史文化网上展播平台。

此外,《贵阳市“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规划》计划持续加大非遗整体性区域保护。2021年指导乌当区偏坡乡完成市级非遗小镇申报,将布依服饰制、布依婚宴盘古歌、布依古法酿酒等非遗项目纳入区域性整体保护,同时打造仲家衣人、陌上花影、韦掌柜布依醪、贵州嗓嘎非遗体验馆等多家非遗展示体验场馆。2022年指导花溪申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计划对经各级政府公布的55项非遗项目、28名非遗传承人、20多处非遗传习基地进行整体性保护。下步,市直有关部门将严格落实好相关规划,以规划为指引,推动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壮大。

二、关于“整合实施跨区域、跨文化的精品旅游线路”的建议办理情况

在民族文化旅游路线方面,我市组织市内旅游龙头企业,围绕全省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了多条民族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全省打造的文化旅游100条精品线路中至少有7条与民族文化旅游紧密相关,如“多彩贵州文化体验之旅”“屯堡文化寻访之旅”“非遗文化体验之旅”“神秘水书文化之旅”、“马尾绣主题风物路线”“苗绣主题风物路线”“布依族纺织主题风物线路”。

为深入开展东西部地区城市协作,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23年9月16日由贵阳、深圳、广州、桂林、昆明五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星辰”旅游城市联盟。联盟以“资源共享、客源互换、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宗旨,实现资源整合、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市场共建、人才共育、合作共赢。联盟致力于推动会员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旅游市场合作开发,共享旅游发展经验,共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推动实现中国东西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9月20日,我市与昆明市签署了《昆明市人民政府 贵阳市人民政府深化文旅消费领域战略合作协议》,旨在深化文化旅游合作,共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携手谱写两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下步,贵阳市将充分发挥全省旅游集散地的优势,聚集全省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更多更精的民族文化旅游线路并做好宣传推广。

三、关于“扩大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的建议办理情况

近年来,我市在文旅产业招商引资中,一直把民族文化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引进了正威贵银基地、青岩“寻坊”中国苗绣基地等一批重大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其中青岩“寻坊”中国苗绣基地2023年4月已在青岩寻坊落地中国依文手工坊、深山集市、苗绣基地等,贵绣公司在旅发大会开幕式组织开展了苗绣大秀。下步,贵阳市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荐我市民族文化资源,力争招引更多民族文化项目落地。

四、关于“加大人才培养,鼓励民间民族文化传承积极性”的建议办理情况

《贵阳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着重从招才引智、人才培育两个方面做好文旅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施引领性产业人才“十百千万”计划,高标准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文旅人才团队和文化紧缺人才。“十三五”期末,贵阳贵安文旅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62万人,占产业人才规模比24.58%;专业技术人才规模1.76万人,占比26.71%;技能人才3.21万人,占比48.71%。到2025年力争文旅人才资源规模重量突破9万人。二是通过各类培训,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2017年以来,我市持续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已举办30期1000人(次)以上,2023年还将举办5期培训190人(次)。培训内容包含文化人才(非遗类)技能培训,苗族古歌(簪汪传)传唱培训等提升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培训过程中,还通过开展文化人才(非遗类)成果展等活动,鼓励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人可根据市场需要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三是发放专项补贴,夯实非遗传承人才队伍。从2013年起,市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由市级财政每人每年2000元给予补助。现市级传承人已达146人。2023年启动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推荐申报,项目结束后,预计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数达到200人左右。下步,我市将以引进和培育相结合的方式,引进更多更优的高层次文化旅游团队和人才,培育更多的非遗传承人,促进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

衷心感谢并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2023年9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胡海荣;联系电话:87987474)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优化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