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贵阳市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垃圾分类及处理问题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11-18 09:31:03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议复〔2024〕44号 类别:A
人大代表:李前仁 届次: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标题:关于垃圾分类及处理问题的建议 编号:61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会办单位:
摘要内容:

建议内容: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乡接合处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和乱倒问题较为突出,山沟、水库边、荒地、平原挖坑填埋现象仍有存在,与此同时,市区内坑洼地带和废旧场所垃圾堆积成山,给城区环境卫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对子孙后代的健康贻害无穷,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大相径庭,与城市文明发展与进步相背离。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公共区域及其周边环境卫生管理问题。务农人员减少,房地产扩势开发,城中村数量增加,村民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河道以及树林的现象时有发生,形成了恶性环境污染源。 二是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力度不够,社区保洁员严重缺乏。城区规模不断拓展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城区清扫面积、日产日清垃圾量逐渐增加,某些单位的弃管货物、院内清洁主要依靠社区保洁员打扫,而保洁员数量不足,导致保洁质量不高,导致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服务水平及垃圾危害辨识不够高的问题。城区虽然建设公厕,但普及度覆盖面仍不够,城市管理影响力低。在城乡之间、背街小巷、道路周围随处可见白色垃圾,居民对垃圾危害不了解,放任随处丢垃圾。 对策建议: (一)实行一体化收运处理。各街道和村(居)按照上级要求建设固定的垃圾收运点,摆放垃圾箱(桶),根据不同情况建设小型中转站,交由环卫部门统一运输和处理。实行城乡生活垃圾统一出路,逐步把城乡结合处农村环境卫生纳入公共服务管理体系,政府加大对垃圾收集点建设和垃圾容器购路投资力度,保障垃圾有力回收。 (二)建立垃圾清运工作机制。增加垃圾清运车辆设备和保洁工人,建设相应的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场所,由环卫部门负责,使垃圾清运统一运输、统一处理,形成一条龙服务模式,杜绝乱倒现象,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少制造一次性用品、塑料袋等垃圾,特别是不易分解和有毒有害的垃圾,能循环再用的用品必须做到循环再用。 (四)适当建立处罚机制。对未按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未按规定分类运输处理的单位,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罚。村镇的垃圾分类工作建议纳入村规民约参照管理。 (五)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一是在每个垃圾桶旁贴上一些关于扔垃圾的标语,这样,让来扔垃圾的人都能看到提示语。二是充分发挥舆论在环境卫生管理中的推动作用,增加政府部门依法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的严肃性,例如利用大数据及天眼视频方式报光市民不文明行为,提高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及法制观念,全民共治共建共享,营造一个卫生整洁、安全文明、舒适优美的良好环境氛围。三是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介向广大市民普及市容环境和市容法规知识,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抵制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做到家喻户晓。四是安排志愿者和保洁人员及时清扫路面垃圾,并挨家上门指导解释和监督,帮助居民完成垃圾分类工作,让前端分类好后再进行分类运输和处理。
办理答复:

李前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垃圾分类及处理问题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城镇垃圾分类及处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建议后,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此建议列为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的领衔督办件,现就建议提出的有关问题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实行一体化收运处理”建议的办理情况

遵循“方便保洁员快速收集、方便收运车辆运输、规避邻避效应”原则,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编制了《贵阳市垃圾分类收集点图册》,明确收集点网格管理、设置规范、门头标识、色值规范。其中,居民小区生活垃圾收集点须为砖混永久性建筑,收集间应配置洗桶设施,废旧物资回收点须实现市场化运作,满足四分类出小区和“两网融合”需求。截至2024年9月,已完成1400个新建生活垃圾收集点选址工作,已开工1282个,已完工1013个。针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区域,由各区(市、县、开发区)因地制宜设置符合投放需求的收集亭;对已纳入城市收运体系的城乡结合部区域,各区(市、县、开发区)辖区环卫企业严格按照“五个环节”(源头分类、垃圾投放、收集收运、初次处理、终端处置)收运标准进行收运,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对纳入农村收运体系的区域,严格按照农村“治垃圾”相关要求开展收运。

二、关于“建立垃圾清运工作机制”建议的办理情况

加强四类垃圾收运网络的建设,将构建湿垃圾快收快运体系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居民定时投、小区定点定人收、企业定车定线定范围运”六定方式,推行湿垃圾收运线路“物业保洁交运——企业人员收运——网格员监督”联动监督机制。目前,全市配置湿垃圾收运车辆193辆、规划收运线路162条,收运能力达1866吨/日,湿垃圾日收运量稳定在1000吨以上;配置可回收物车230辆、有害垃圾运输车2辆、其他垃圾车1329辆,实行可回收物预约交运、有害垃圾签约收运、其他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四类垃圾分类运输。

三、关于“减少使用或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建议的办理情况

我市坚持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相结合,依法实施禁塑限塑,积极探索建立包装循环机制,鼓励使用再生和可循环使用物品。一是塑料污染防治。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联合制定并印发《贵阳贵安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在全市开展塑料制品源头减量、塑料垃圾规范回收处置、废塑料再生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治理等专项治理行动。二是防止过度包装。2023年5月,市市场监管局印发了《2023年贵阳市定量包装商品及过度包装商品计量专项监督抽查工作方案》,明确限制过度包装商品的监督抽查重点,按照生产季节特点开展检查抽检,促进垃圾源头减量。三是再生资源回收。建成贵州资源循环再利用静脉产业园区(一期),形成年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550万台、报废机动车10万辆、医疗废弃物13000吨、废塑料3000吨的处置能力;加快推进再生资源静脉产业园区(二期)项目,进一步加快谋划塑料、织物等再生产业链条。

四、关于“适当建立处罚机制”建议的办理情况

2022年9月15日,《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开始施行,我市强化垃圾分类责任落实,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特别是对企事业单位、经营户及个人在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方面严格规范执法,在督促责任人整改落实的同时,强化垃圾分类自觉性,不断巩固和扩大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果。

截至目前,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依据《贵阳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经取证查实后,对未按照条例执行的物业公司、垃圾清运公司、商超等,依法依规立案175起,罚款金额16.08万元。

五、关于“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建议的办理情况

我市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多方联动宣传机制,推动“五管责任”(社区管居民、单位管职工、学校管学生、物业管保洁、部门管行业)落实,并出台了《2024年贵阳贵安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方案》。其中,聚焦社区管居民,提升“两员一书记”履职能力,采取有奖问答、坝坝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2024年1月—8月,累计入户116万户;聚焦单位管职工,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活动2705次、培训1684次;聚焦学校管学生,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长效机制,全市2087所学校组建生活垃圾分类社团、志愿团队,开展“小手拉大手”等各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15000余次;聚焦物业管保洁,全市584家物业公司对1.1万名物业保洁人员开展培训2800余次,督促保洁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正确分类;聚焦部门管行业,持续强化各级行业协会垃圾分类意识,共组织生活垃圾培训1377次,持续提升群众知晓率、参与率。此外,在2024年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积极组织各行业开展分类微课堂、分类快闪秀、分类进万家、分类达人说、低碳齐参与、分类体验日、志愿百日行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

衷心感谢并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工作。

2024年10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青;联系电话:87989665)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鼓励民营经济提升老城区商业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关于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