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保障建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06-04 15:27:47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答复文号:筑府议复〔2020〕8号 | 类别:A |
人大代表:杨允仙 | 届次:省十三届人大三次 |
标题: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保障建设的建议 | 编号: |
主办单位:省教育厅 |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
摘要内容: 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保障建设的建议 (贵阳团代表 杨允仙) 一、安置点义务教育保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贵州是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省份,也是唯一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的省份。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贵州省按计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188万人口中,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户适龄子女入学需求数为35.79万人,其中学前三年儿童8.46万人、小学18.23万人、初中9.1万人。现有教育资源解决就学数为17.48万人,其中学前三年儿童4.19万人、小学8.34万人、初中4.95 万人,尚有搬迁户适龄子女入学需求缺口数为18.31万人,其中学前三年儿童4.27万人、小学9.89万人、初中4.15万人。保障好易地扶贫安置点搬迁群众子女义务教育阶段14万人的就学是大局、是政治,是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政治任务。 随着社会进步,在帮扶干部扎实的宣传动员下,很多搬迁群众都认识到教育是斩断贫根自生力所在。2016年6月,贵州省教育厅就印发了《关于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优化安置点学校布局、优先规划配套建设安置点学校等工作做出安排部署,同时各地优先统筹获得的中央和省级相关资金用于易地扶贫搬迁教育配套项目,全省各市( 州) 、县级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安置区配套学校建设。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充分统筹安置点,努力让搬迁群众适龄子女“有学可上”。安置点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是搬迁户“搬得出”搬迁入住的动力,为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促进搬迁群众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中,适龄子女入学已不仅是“有学可上”的要求,子女能够“上好学”享受更好的教育,将是让搬迁户“住得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安置点教育保障不足,必然对现有周边学校造成更大的入学压力,且因安置点目前公共交通等保障还不够,子女入学问题存在引发安置点新矛盾的隐患。 二、安置点搬迁户子女入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由于全省教育基础薄、发展起步晚、历史欠账大等原因,当前,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保障面临诸多困扰,突出问题有:第一,安置点配建学校项目资金缺口大,2019年县域经济在决战贫困过程中面临各种经费困难,各县在安置点学校建设项目方面,很多都存在资金的缺口问题。第二,部分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进度慢,受到经费和工程审批程序的限制。虽然,我省提前规划了安置点的教育资源配置,但据专项调研统计,结合县域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全省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建学校726 所,目前建成并可以交付使用的安置点学校约占50%。因此,部分搬迁户子女仍需回到搬迁前居住地学校上学。第三,安置地学校师资力量待补强提升。各地虽然采取县域内调剂、迁出县选调、特岗教师招聘、支教等举措加大安置地学校教师调配力度,但由于受编制等影响,教师质量不高,临聘人员多、队伍不稳定。第四,安置地周边学校“超额大班”现象严重。易地扶贫搬迁主要集中在城镇安置,城镇教育资源原本就比较紧缺,学位供给不足,而安置点配套教育设施建设进度又相对滞后,各地通过挖掘原有资源、调剂学位、有序分流,基本实现搬迁户子女顺利上学,但安置点周边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超额大班”问题。 三、加强安置点教育保障的建议 (一)切实推进安置点学校建设。强化县级政府责任,履行好安置点教育保障职责,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定位,落实基础教育县级投入主体责任,多方筹措资金,保障安置点配建学校项目资金不断流,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二)调整编制标准,充实师资力量。结合适龄学生数量,以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实际,按照“市域调剂、以县为主、动态调配”的原则,加强对教师编制标准的测算调整,实行“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及时划转编制,确保有足够的教师编制保障安置地学校正常运行,解决无编可用、无师可调的问题。 (三)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在线教育。有效整合学校、社区、群团组织、家庭等方面的可用网络资源,利用安置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基础,通过安置点社区在线教育,为搬迁户学生开展课余各种学业辅导和思想教育、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等各项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补齐学习短板,解决留守儿童课后无人辅导的管理瓶颈。 |
|
办理答复: 省教育厅: 杨允仙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保障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一、基本情况 贵阳市易地扶贫搬迁涉及6个安置点,6个安置点入学需求人数为2366人(其中:幼儿园498人、小学1414人、初中454人),已解决2349人入学(其中:幼儿园481人、小学1414人、初中454人),剩余未入学17人为学前儿童(其中:修文县1人死亡,花溪区16人已登记,受疫情影响,2020年正常开学后入园);计划配备教师345名(其中:幼儿园92人,小学75人、初中178人),已配备教师348人(其中:幼儿园88人、小学69人、初中191人)。 乌当区、花溪区2个安置点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保障搬迁户子女入学入园,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清镇市4个安置点涉及新建、改扩建学校8所,建筑面积102888.95平方米,总投资47666.5万元,其中:国家、省级资金6923万元,市级资金14995.4万元。分别为修文县龙场镇新寨幼儿园、开阳县城关镇毛稗田幼儿园、城关镇蒋家寨小学、开阳五中、息烽县永靖安置点幼儿园、清镇市站街幼儿园、站街中学、席关小学。截至目前,除开阳五中二期工程外(一期工程于2018年9月投入使用,已保障搬迁子女入学),其余学校已在2019年9月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开阳五中二期工程已全面进入内外装饰施工,按照省市相关要求,预计2020年6月底完工,9月投入使用。 二、下一步打算 一是加快推进开阳五中建设。督促开阳县按照6月30日全面完工的要求,制定推进方案,全力做好人、财、物保障,以天为单位倒排工期,指派专人现场负责,实行一天一调度,督促施工方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立即启动设施设备采购安装、教职员工配备等工作,完善办学条件,确保按时投入使用。 2020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任俊蓉;联系电话:87989001,13985492507) |
上一篇:关于我省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
下一篇:关于加强城市停车收费标准规范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