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人大代表建议全省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我省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2020-06-04 15:33:41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议复〔2020〕9号 类别:A
人大代表:尹晓芬 届次:省十三届人大三次
标题:关于我省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编号:
主办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摘要内容:

关于我省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9年,在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项经济指标达到预期目标,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纵观今年的经济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脱贫攻坚任务繁重、经济下行趋势显现、行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等问题。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和实现 “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收官之年,是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是为 “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打下基础的关键之年, 任务艰巨。省委、省政府要在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抢抓中央强化逆周期调节、强化扩内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稳就业力度和我省自身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带来的重大机遇,着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应强力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实施“再工业化”(产业的数字化转移)——产业互联网,推进“新基建”——“再工业化所需的基础设施”,推进更彻底的改革、开放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认真研究避免用刺激性办法保GDP,采用改革的办法稳8%,争8.5%。

现状分析:

1、房地产2007年出现峰值,基建投资2006年出现峰值,出口2011年出现分峰值,2012年我国人口15岁至59岁劳动力人口减少200万,近年减少达到了400至500万人,就业人口总量从2018年开始下降,所以稳增长就是稳就业。可利用的技术也在减少,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到了临界点。

2、现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不可能改变潜在的增长率,近期呼吁宽松,前些年稳增长、加杠杆使得杠杆率升高,脱实向虚、传导不畅、民企融资难,其实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总量和货币政策难以改变。

几点建议:

第一,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加快贵阳城市群发展,加快贵阳贵安深度融合,给周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口子,挖掘拓展大城市潜能,目前贵安是“只见新村,不见新城”,无法支撑贵阳城市群的发展壮大,所以应加大贵安城市功能和产业集聚以及CBD建设,以做大做强贵阳城市群金字塔底部。

第二,打破行业垄断,放宽行业准入,探索以部分国有优质股权全产业链招商,刺激实体经济,在竞争中提质增效,增强动能,优胜劣汰,转型升级形成一批区域性的创新中心和创新产业区,培育适应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制度环境,用绿色、低碳、智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能源效率,提升产业层次。

第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动城镇化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促进贵州省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纵观近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数据,截止到目前,贵州省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9%和41%,与2018年全国城镇化率59.58%相比,虽然我省距离全国平均水平每年有所提升,但仍有10.58%差距,因此,我省城镇化建设仍处于落后状态。对贵州而言,本身财力薄弱,靠本地财富积累加速发展实现其提升城镇化建设目标难为无米之炊,为此,发展目光应该更长远,更应盯向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的过剩资本,通过良好的招商环境进行招商引资,使发达地区的资本有相对本地较高的资金回报率,才更有吸引力,这也是目前提高贵州省有效提升城镇化发展动能的路径之一。招商引资,即引资引智,一方面引进外来充足资金,借力发展省内经济,一方面引进先进理念人才,补足省内专业人才缺乏的窘境,进一步促进我省城镇化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办理答复:

省发展改革委:

尹晓芬代表提出的《关于我省经济工作的几点建议》收悉。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一、关于“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加快贵阳城市群发展,加快贵阳贵安深度融合”的建议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切实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实体经济,着力构建大能级城市经济圈,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构建协同一体的城乡规划体系。编制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国土空间规划,启动“久安——石板——麦坪”片区规划编制,推进以清镇市为重点的撤县(市)设市辖区工作,建设以花溪区、清镇市为依托的贵阳贵安联动发展区,推动花溪区与贵安新区大学城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推进太金大道、观潭大道建设,确保松柏环线北段、思孟路、金戈路、数博大道延伸段、宾阳大道延伸段建成通车。加快轨道S1号线一期、市域快速铁路西南环线建设;推进红枫湖至花溪水库输水工程、金马大道燃气管道建设,启动贵阳贵安互联互通道路雨污管网建设。三是加快构建分工协作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贵阳市、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集群建设,加快贵州鲲鹏产业生态基地、“中国体育云”大数据产业基地、中航发高温合金涡轮叶片制造、中粮可口可乐贵安新厂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国铁集团等数据中心落地建设,协同打造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推动贵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和六个中心城区与贵安新区共建产业、共享发展。四是加快构建均等便利的公共服务体系。贵阳市全面承接贵安新区社会管理事务,按照“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就近可办”要求,推动贵阳市、贵安新区政务服务一体化;逐步统一贵阳市、贵安新区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标准;推动国内外优质教育和优质医疗机构在贵安新区办学、办医,推进贵州贵安医院、贵安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项目建设。五是加快构建双向流动的要素市场体系。推进贵阳市、贵安新区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贵安新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统一纳入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引导贵阳市属国有企业通过股权投资、项目合作、资本运营等方式参与贵安新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六是加快构建共保联治的环境保护体系。统筹规划建设贵阳贵安绿色廊道,编制贵阳贵安生态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一体化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建立大气、水、土壤等生态环境融合管理机制,开展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联合审批、污染联合治理、监管联合执法试点。

二、关于“打破行业垄断,放宽行业准入,提升产业层次”的建议

一直以来,我市严格执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了《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计划》,上线运行大数据优化营商环境平台,加快打造全国政务服务样板城市。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强力推进“双随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招拍挂出让用地)审批时间压缩至60个工作日。创新开展压覆矿产资源区域性评估工作。深入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聚焦企业“痛点”和关键领域进一步优化流程、减少环节、压缩时间,供水报装办理完成时限压缩至8个工作日,低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完成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90%以上主要办税事项提供全程网上办理。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诉应诉和投诉协调解决机制,大力整治政策不兑现问题。持续做好涉企收费专项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

我市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加快打造全省新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新的增长极,力争新经济占GDP比重达到24%,绿色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6%。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推动六大新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做强实体经济推进新产业发展攻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恒大、宝能、中电等新能源汽车项目和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推动吉利汽车、奇瑞万达客车优化产品结构,加快提升产能;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加气站建设;围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实施一批军民融合项目;推进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产业聚集区、乌当区化学原料药合成基地建设;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引进新产业项目120个以上。二是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完成贵州轮胎厂贵阳基地智能化改造,加快中航力源液压国家重点装备关键液压基础件配套、航天十院贵州航天智能制造基础件等项目改造。打造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体系,实施50家以上工业企业内网改造,组织20家以上重点服务商构建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比例达到85%以上。三是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重点工程,持续实施“引金入筑”工程,建立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库。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检验检测、数字内容、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科技成果转换、生物技术等高技术服务业,全年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0个。四是大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新增4A级旅游景区1至2个,打造旅游精品路线4条,培育一批中高端住宿业态,建设文旅项目5个以上。推进智谷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贵阳礼物”。

三、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特别是市委十届五次、七次、八次全会召开后,贵阳市以“一品一业、百业富贵”为愿景,全面推进中高端商贸业和中高端制造业的招商引资工作,2019年全市新引进产业项目到位资金1270.03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352%,全市新引进产业项目1213个,新签约产业项目投资总额2048.95亿元,新引进首次入筑500强企业10家,新引进工业项目230个,新引进中高端商贸服务业项目244个。贵阳白云海盈(贵阳白云区)新能源智能化基地(投资总额40亿)、贵阳高新区恒大新能源汽车贵阳基地(投资总额300亿)、贵阳高新区比亚迪智能制造产业园(投资总额50亿)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这些企业、项目、资金带来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力促进了全市重点产业的集聚发展,有力带动了城乡居民的就业增收,充分体现了贵阳市的省会担当和全省经济火车头地位,招商引资为贵阳市中高端制造业、中高端商贸业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一步,我市将抢抓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及贵阳贵安协同融合“三机叠加”的发展机遇,进一步突出专业化、精准化、国际化招商,积极引进中高端制造业项目,加快引进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全力推进招商项目落地、投产,以产业大招商带动产业大发展。

2020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培;联系电话:87989665)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解决拖欠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保障建设的建议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