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贵阳市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推行公交优先,缓解我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11-06 10:10:26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3〕35号 类别:B
政协委员: 届次: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标题:关于推行公交优先,缓解我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建议 编号:41056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会办单位: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胡忠雄书记强调,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高度出发,把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为市民提供舒适便捷的交通出行环境,打造宜居城市。通过“铁腕治堵”“一点一策”等精细化手段,我市交通拥堵治理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但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要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根本途径在于公交优先,但调研发现,我市公交分担率较低,推行公交优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策保障体系不到位。市级层面尚未出台关于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法规文件,使得公交优先发展没有顶层政策支撑,如公交路权没有法定保障,致使公交专用道形同虚设;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多元化城市交通体系不完善,公共交通吸引力不足;财政资金保障的不到位,使公交公司经营难以为继,只能通过压缩公交发车频次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致使市民乘车便利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居民乘坐公交意愿持续走低,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公交路网系统不健全。贵阳市共设置公交专用道42条,专用道长度125公里,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中环路及观山湖区,里程短、衔接不畅;公交优先信号灯设置不足,除中华中路、黔灵山路、文昌路有少量公交优先信号灯,其他拥堵路口均未设置,通过高德地图发现,在拥堵严重的贵州日报社路口、都司路与瑞金南路交叉路口等,公交车与社会车辆同样缓慢通行。
  三是公共交通接驳体系不畅。虽然轨道1、2号线、市域快铁开通时地面公交作了接驳方案并推进实施,但规划中的公交场站、港湾车站等基础设施未按规划要求建成交付,导致公交接驳轨道能力不足,影响市民的换乘体验,作为公共交通体系共同组成部分的地铁、地面公交等尚未形成实质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地铁站点与周边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衔接不够,没有发挥地铁对周边商业区域的带动作用。
  四是智慧公交建设滞后。贵阳市智慧交通大数据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类交通参与者的运行数据规模不足,未形成动态共享的数据资源体系。“城市公交大脑”的应用场景有限,客流监测预警、车辆调度等方面有待提高。
  五是常规公交吸引力低。早晚高峰时公交车满载率已由2015年的110%下降至目前的60-70%,公交对交通出行的分担率逐年降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出行需求已发生变化,经调研发现,居民不选择乘坐公交的原因是准点率低且速度慢,在公交优先路网未建成、政策支持和路权未能有效提升的情况下,传统常规公交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出行的高品质需求。
  

具体建议:

   一是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出台《贵阳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意见》,优化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交通结构。以公交都市复检为契机,在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公交补贴专项资金投入、优化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结构、深化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改革、差异化停车收费、明确各部门对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的职能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提供政策法规保障。
  二是加快公交优先路网建设。让公交快起来成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对已建成的公交专用道,可实行限时优先措施,保障早晚高峰时的公交道路优先权;对新建道路要预留公交专用道和港湾式公交站;在老城区一些无法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区域,可在拥堵路口设置混合车道,保证公交车能够优先、快速通过拥堵路口;在拥堵路口实行“公交信号优先”,公交车在早晚高峰时经过红绿灯,可截短红灯、延长绿灯,保障公交优先通过。
  三是加强公共交通接驳体系建设。推进轨道1、2号线站点的常规公交、电动车、共享单车等接驳设施建设,通过优化调整常规公交接驳线路,形成轨道站点与公交线路之间的微循环接驳系统,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轨道3号线、轨道S1号线等线路,要提前制定接驳规划,同步进行公交接驳基础设施建设和交付。加快换乘停车场建设,减少私家车进入中心城区,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加强地铁站点上盖物业的规划建设,打通地下通道,使地铁站点与临近商业综合体做到无缝衔接,提高轨道公交的吸引力。如喷水池站点与国贸广场、林城西路站点与联盛国际、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站点与云上方舟。
  四是推进智慧公交系统建设。构建“城市交通大数据+智慧出行服务系统”的智慧交通系统总体框架。“交通大数据系统”应接入公交、轨道、出租、慢行、社会车辆等更多系统的实时数据,根据天气、假期、季节、周边活动分析历史客流和出行规律数据,进行科学匹配;公共交通系统根据客流、路况等情况进行实时计算,动态调整发车频率,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公共交通服务。同时,推进电子站牌、智慧交通服务终端等智慧交通设施的建设,为更多人群提供优质的城市交通服务。
  五是推进新型公交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明的公益性公交出行体系,以轨道交通和跨区域大站公交为主,构建城市快速公共交通骨架,满足人们快速出行需求;以小型便捷社区公交为主,推进区域公交,社区公交既能缓解主干道通行压力,又能满足人们便捷、灵活的出行需求;大力发展定制公交,在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人口集中区域,运用大数据手段预判人们出行需求,同时,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交管部门和公交企业共同配合,推出更多“公交+企业+学校+医院”的定制公交,在满足人们高质量出行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小汽车出行意愿,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和分担率。
  

办理答复:

民革贵阳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推行公交优先,缓解我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建议》收悉,感谢贵委对我市交通治堵工作的关心。收到提案后,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将此提案列为市政府分管副市长的领衔督办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公交优先路网建设”的建议

一是围绕老城区交通供需平衡,从交通控制策略层面保障“公交区域优先”,提高道路交通运行效率,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根据贵阳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完成了对老城区“快出慢进控制点”信号配时方案的优化调整,使各“快出慢进控制点”的信号灯控制策略与老城区交通总量更为匹配,在不影响市区交通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让早晚高峰排队进入市区的车辆得到缓解。 

二是不断完善交通管理设施,确保公交专用道和BRT车道使用效率,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知晓率。完善了公交专用道车道指示标线和提示文字标线,2021年底中环路BRT专用道全段可让社会车辆借道通行,社会车辆在不影响BRT车辆正常通行的前提下,可以借用BRT专用车道通行。为了让广大市民更清楚地了解公交专用道和BRT专用道的相关通行规则,交警部门与贵阳交通广播、贵州交通广播等众多媒体制作了多期节目进行解读,并通过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媒体进行宣传。 

三是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提高公交车辆的整体运行速度。根据观山湖区的道路交通情况,在我市七个行政区,34条路段,110个信号控制路口,制作了平峰时段的双向绿波带,通过实施协调控制策略,减少路上通行机动车的停车次数和排队延误。 

四是公交专用道精细化管理,给公交出行提供更多便利。以全力保障公交通行为问题导向,在交通拥堵的区域、路段和节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公交车辆相对于社会车辆通行时效比。如:在中华路、瑞金路、长岭路、金阳大道、北京西路等城市主干道设置了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的使用时间是7—20点,在此期间社会车辆在不影响公交车出行的前提下是可以借道,但如遇公交车驶来应立即避让,且在临近路口的公交专用道会根据车辆性质规范通行轨迹,例如“社会车右转公交直行”或“社会车右转公交掉头”等字样。 

接下来我市将围绕解决公交专用道与公交运行线路不匹配、专用时段与公交运行高峰不契合、个别专用道利用率低等不精细等问题,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公交线路优化设置、公交专用道优化管理工作,更好保障公交车优先通行。

二、关于“加强公共交通接驳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接驳设施建设。我市有序实施公共交通接驳体系的规划研究工作,分别开展了轨道交通1、2号线、S1线一期、T2线一期沿线公交港湾站方案研究,在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共29个车站施划非机动车停车区116处,并结合3号线一期、S1线一期、T2线一期工程建设同步实施改造公交站点,后续将加快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公交接驳设施建设工作,改善市民换乘体验。

(二)公交接驳方案。为实现轨道交通车站与公交站点进行有效接驳换乘,市交委在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开通运营前均编制了轨道交通公交接驳方案,后续在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及S1线一期线路开通运营前,也将按程序编制专项公交接驳方案并实施,以满足市民便捷换乘。 

(三)微循环接驳系统。为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强道路公交与地铁接驳,提升换乘效率,贵阳公交在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尚未覆盖的大型社区开通了微循环公交线路。目前已在金融城(1号线国际生态会议中心站)、世纪园(1号线南垭路站)、森林公园(2号线森林公园站)等客流量较大的区域开通微循环线路共13条。后续将根据客流变化趋势进一步优化微循环公交线网,提高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接驳换乘效率。

(四)P R停车场。为有效缓解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解决私家车停车难问题,已在轨道交通1号线下麦西站设置了P R停车场,并正在实施轨道交通2号线诚信路站配套P R停车场建设工作,后期还将在有条件的轨道交通站点附近规划设置 P R停车场,方便市民出行。

(五)加强地铁站点上盖物业的规划建设。目前贵阳市在已开发的清水湾、湖山郡、Y 公寓、迈德国际等项目内实现与地铁站、公交车站“零换乘”,如清水湾项目,已实现从小区内或配套商业直达地铁站厅,地铁站厅兼顾工作时段过街功能,并且在地铁站出站口设置公交接驳站,实现地铁站与公交车站“零换乘”。 我市将结合“四网融合”方案,优先开发地铁站、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便利的地块,在开展具体项目规划设计工作中,优先使用与地铁站、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站点的接驳方案,以方便居民使用公共交通为主导,做到公共交通站点与临近物业开发无缝接驳,提高轨道公交的吸引力,推行贵阳市TOD建设。

三、关于“推进智慧公交系统与新型公交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我市将切实做好公交线网优化、公交优先政策落地和实施等方面的工作,持续推进“公交 N”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强化与学校、企事业单位、医院、社区等联动机制,通过大数据客流分析系统、实地调研、电子问卷等方式,持续为市民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高效化的定制服务,以提升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的“体验感、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促进市民绿色出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衷心感谢并欢迎贵委继续关心和支持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2023年10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培;联系电话:87989665)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推进托育机构建设提升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水平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加快乡村特色民宿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