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乌当片区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12-05 10:38:13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3〕42号 | 类别:A |
| 政协委员: | 届次: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
| 标题:关于保障乌当片区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 编号:11005 |
|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会办单位: |
|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国发〔2022〕2号出台给贵州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随着“强省会”战略的强力推进,乌当区的经济社会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按照“四水四定”的原则,水是乌当区发展的基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乌当片区的供水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具体建议: 一、加快推进盘龙水库建设的力度。乌当区盘龙水库为贵州省“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项目,现又顺延至贵州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盘龙水库位于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河让村普渡河上,工程建成后,设计年供水量约2500万方,可满足乌当片区近期发展的用水需求,但是该项目由于涉及相思河风景区,推进协调力度不够,完成勘测及规划论证工作后就一直处于停止状态,面对乌当区的发展趋势,需加大对盘龙水库前期工作的协调力度,确保其2023年开工建设,2025年建成运行。 |
|
| 办理答复: 民建贵阳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保障乌当片区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贵委对城市供水工作的关心。收到提案后,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将此提案列为市政协副主席喻理飞的领衔督办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乌当片区的供水现状 目前,我市乌当片区主要由云锦水厂和鱼洞峡水厂进行供水,其中云锦水厂设计规模4.5万立方米/日,实际供水量约4.5万立方米/日,鱼洞峡水厂设计规模10万立方米/日,实际供水量约7万立方米/日。同时云岩区、白云区与乌当区供水管网已形成互联互通,根据需求可向乌当区调剂补水,有效提升乌当区的供水安全保障。目前,乌当区城区日平均需水量约8万立方米,经初步测算,现有供水保障能力可满足未来三至五年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为解决乌当区北部五乡镇缺水问题,乌当区正在建设云锦新场镇供水工程,工程建成后,由鱼洞峡水厂剩余水量解决乌当区北部水田镇、新堡乡、羊昌镇、新场镇、百宜镇的缺水问题,设计年供水量439万立方米,同时对乌当区供水进行智能化改造,设立区级集控中心。已于2023年6月底开工建设,2024年12月底完工。目前,省水利厅已将该工程纳入《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2023—2025年)实施方案》,对项目建设重点扶持。 二、具体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关于“加快推进蟠龙水库建设的力度”的建议 乌当区蟠龙水库工程属中型水库,已纳入《国家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贵州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贵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贵阳市“十四五”水务发展专项规划》等规划。因蟠龙水库建设范围涉及相思河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规划调整,导致该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缓慢。为了确保水库顺利建设,已将《贵阳市相思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进行了适当调整,将蟠龙水库纳入相思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景区保护开发利用结合,目前调整后的《贵阳市相思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通过了省政府审议。根据水利部《中型水库建设工程方案》相关要求,“十四五”期间国家拟建设水库中,贵州省拟建中型水库仅18座,乌当区蟠龙水库不在拟建的18座水库中,“十四五”期间不具备开工条件。现阶段,市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水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如开展可行性研究阶段技术设计等,为申报纳入国家中型水库建设项目库做好充分准备,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二)关于“对云锦水厂水源进行替换”的建议 按照贵阳贵安水资源配置总体要求,力争到2035年,形成“北托乌江、南依黔中、红枫调节、三源配置”供水格局。根据《贵阳贵安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专题研究》相关成果,贵阳乌江供水工程建成后,可向贵阳市供水6.38亿立方米/年。届时,主城区供水能力将大幅提升,可将云锦水厂的水源由大龙井置换为贵阳乌江供水工程。目前,贵阳乌江供水工程已列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工程静态投资约为100亿元,拟于2026年后结合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启动建设,正在开展可研报告及前置专题编制工作,为工程适时开工建设做好准备。 (三)关于“调整大龙井水源功能”的建议 贵阳乌江供水工程建成并实现向云锦水厂稳定供水后,我市将组织相关部门及有关专家对大龙井饮水水源保护区的功能进行专业论证,按程序逐级申请取消大龙井饮水水源保护区,并协调省水利厅和省生态环境厅向水利部申请将大龙井饮用水源地退出《长江流域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届时,大龙井可置换1095万立方米/年作为生态环境用水,并释放697公顷土地面积,为乌当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衷心感谢并欢迎贵委继续关心和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 2023年11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孙正利;电话:87989665) |
|
| 上一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 |
| 下一篇:大数据赋能监管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