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贵阳市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3-12-05 10:41:46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3〕43号 类别:A
政协委员:李宏清 届次: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
标题: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 编号:52001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会办单位: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一、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各区(市、县)投入大量资金新建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我市农村“五治”重要治理内容。制定了《贵阳贵安农村“治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技术路线、保障措施,有效改善了我市农村的生活环境。
  但在推进过程中,仍然有不少难点、痛点,诸如生活污水的收集治理难,“治厕”中的灰水治理不彻底;农村集中污水治理厂(站、泵)的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作用发挥不明显;因农户分散,村镇分布范围广,管网铺设相对较为滞后,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路线不明确,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运营维护不足,等等,如何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成为农村“五治”工作当务之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筹措不足:我市污水治理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大,筹措难。农村污水治理资金主要来源于市、区两级,用于镇村污水处理厂(站)、化粪池等项目,资金投入占比低。特别是管网铺设,除了集中居住区,农户分散,管网铺设范围大,加之规划拆迁等问题,更谈不上雨污分离,目前仅限于离镇较近的村户,未能全覆盖。污水处理设施有镇村自建,也有住建、环保牵头,建设标准不一,投入多少不一,验收质量不一,给乡镇基层管理带来困难。
  2、技术力量不强:据了解,有的村镇污水处理尽管纳入了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但是,村镇相关技术人员多数未经专业培训,专业水平不高,有的解决不了应急性技术难题与设备维护,有的镇村污水处理厂(站)只有一个人在值守,仅能开展一般的设施巡查,农村污水处理厂(泵、站)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3、运维管理不够:我市建成的农村污水处理厂(站)部分明确了运维管理单位,由区县水务部门或第三方相关环保产业公司来负责运维管理,对于我市山区分布广泛的农村污水处理来讲,显然运维不够;有的还主要由所在村委自行运行管理的,运维管理更为薄弱,局限性大。由于长效管理机制缺失,导致运营维护不到位,造成有关设施闲置、更新不及时甚至损坏。

具体建议:

  一、统筹规划,破解资金投入难题。结合村庄规划,对全市农村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摸底,核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信息,理清实际需求,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计划,分阶段、按步骤推进全市镇村污水治理工作,切实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继续将农村污水治理列入民事实事工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入,并将管网铺设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入的重点项目。要加大财政投入补助力度,除将运行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外,要积极破解资金筹措难题,一是向上级财政争取部分资金;二是广泛征求意见,出台有关地方政策,合理收取一定的排污费;三是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治理工作,从而缓解资金压力,确保农村生活污水管网铺设早日全覆盖。
  二、培训引路,破解专业人员难关。按农村污水治理需求以及实际设施实际数量引进、配备相应的专业运维与技术人员,并开展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持证上岗,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以及专业水平。同时,根据与有关环保产业公司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产业公司专业实战能力和指导作用,以弥补农村污水治理专业力量的不足。
  三、完善机制,破解农村污水处理运营困局。一是结合污水末端处理设施实际,制定同治方案。建议结合村庄农户居住密度、黑水灰水分离收集、现有末端处理设施等情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拟定“治厕”末端灰水处理方案,加大灰水治理资金的扶持力度,协同推进黑水与灰水治理。对于居住较分散的农户,推行三格式(或+1格小型生态池)改厕治理模式;对于相对集中村寨农户,推行联户生态湿地治理模式;对于紧邻集镇、密集居住的村寨,不断完善联户管网,将黑水灰水纳入污水处理厂或一体化设施处理,严格达标排放,确保黑水与灰水治理协同推进,最大程度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农户的资金投入。二是制定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运维、专业技术等标准,完善管理体制,形成区-镇-村三级管理体系;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动员农户、企业参与治理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责任感,让民众自觉参与到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来,营造良好的治理氛围。
  四是结合资源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制定资源化利用措施。建议各区(市、县)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就近、生态循环、田土利用”的原则,结合各地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生产需要和农户对粪水的实际需求,鼓励和支持农户开展粪水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要选择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及途径,不断完善粪水施用的操作流程,提升厕所单户(联户)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能力,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持续推动我市农村环境整治,使我市农村环境更美、生活更好,让广大农户在“治水”工作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办理答复:

李宏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关心。收到提案后,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将此提案列为市政府副市长冉斌的领衔督办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规划,破解资金投入难题”的建议

(一)强化“治水”统筹

我市对2023年列入“治水”任务的行政村,开展实地入户调查,编制了《2023年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治理内容,建设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数量;并启动了历年完成农村环境整治的654个行政村现状调查,核实村内污水治理的情况,由市级统一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方案,从而进一步巩固“治水”成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情况。

(二)加大资金投入

为缓解各区(市、县)财政压力,市级财政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按照户籍人口10元/人予以补助;另外,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已申请到账1000万元中央资金(乌当200万元、花溪800万元)、2800万元省级资金(清镇1700万元、息烽县1100万元);正在申报5000万元国家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中央资金及1000万元花溪区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

二、关于“培训引路,破解专业人员难关”的建议

近年来,各区(市、县)根据当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布、规模、工艺、运行维护要求等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维护或乡镇、村寨自行运行维护。但在乡镇、村寨自行运行维护过程中,由于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出现了诸多管理瑕疵和漏洞。为此,市政府要求各区(市、县)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维。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关于“完善机制,破解农村污水处理运营困局”的建议

(一)完善黑水与灰水同治措施

针对农户的居住条件,选择集中(联户)处理和单户消纳的粪污处理技术模式,强化“治厕”与 “治水”、生活污水治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动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一是集中(联户)处理模式。对靠近城镇、距离污水管网较近的地方,加快污水处理设施联网并行;对离城镇较远,但农户居住集中,且地形具备自然落差的地方,以无动力、微动力生态设施等模式,实现农村污水达标排放。无动力模式利用地势落差通过重力管道将粪污和生活污水收集到终端无动力污水预处理设施,实现农业灌溉达标排放标准。微动力模式主要以生物处理工艺为主,结合吸附过滤,消毒杀菌等工艺,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二是单户消纳模式。人口居住分散的村寨,宜建设“3+1”模式即“三格化粪池+”的模式,如:“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和“三格化粪池+土壤渗滤系统”模式等。“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以人工湿地为核心,采用滤层过滤、植物吸收等措施,实现黑灰水的处理。“三格化粪池+土壤渗滤系统”模式,以土壤渗滤系统技术为核心,采用滤层过滤、土壤吸附、微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等措施,实现黑灰水的就地处理和利用。下步,市有关部门将在黑灰水同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持续发力,切实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有机结合,提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强化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

我市已于2023年4月出台了《贵阳贵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办法(试行)》《贵阳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考核办法(试行)》,就运维管理模式、运维管理职责、运维要求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明确。

(三)持续加大宣传力度

持续开展治水“四个一”宣传,即:一张对比图、一堂公开课、一次宣传活动、一批宣传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举措,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四、关于“结合资源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制定资源化利用措施”的建议

我市积极推动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农业部门牵头印发了《贵阳贵安建设全省“厕所革命”示范试点实施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县)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就近、生态循环、田土利用”的原则,结合各地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生产需要和农户对粪水的实际需求,创建“厕所革命”示范试点,针对人口居住分散的村寨,选择单户消纳的“三格化粪池+土壤渗滤系统”粪污处理技术模式,以土壤渗滤系统技术为核心,采用滤层过滤、土壤吸附、微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等措施,实现黑灰水的就地处理和利用,从而强化“治厕”与“治水”、生活污水治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推动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机衔接,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目前,全市正在创建“厕所革命”示范试点20个。

衷心感谢并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工作。

                                   

2023年11月16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孙正利;电话:87989665)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露营基地建设助推“强旅游”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保障乌当片区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