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布局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市场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4-11-11 15:18:11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4〕50号 | 类别:A |
政协委员: | 届次: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
标题:关于加快布局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市场的提案 | 编号:11025 |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会办单位: |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在全国汽车整体销量的占比从2020年同期的3.4%提升至25.64%,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一个爆发期,由此带来了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高速发展。考虑到动力电池平均4~6年的有效寿命,我国即将迎来第一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高峰期,形成一个千亿级的废旧动力蓄电池的综合利用市场。 具体建议 尽快布局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综合利用市场,补上资源短板,不断稳固产业链发展。 |
|
办理答复: 农工党贵阳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快布局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市场的提案》收悉。感谢对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工作的关心,收到提案后,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将此提案列为市政协副主席领衔督办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研究制定废旧动力蓄电池相关政策、措施及管理办法,拓展应用领域”相关建议的办理情况 2021年,贵州紧贴国家政策,洞悉市场发展,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支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政策——《关于推进锂电池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迈出统筹推进贵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第一步。2022年,国发〔2022〕2号文件中提出支持贵州培育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全省的发展信心。为抢抓政策机遇和产业发展先机,我省陆续出台了《2022年推进贵州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贵州省建设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规划(2022-2030年)》《贵州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关于加快建设贵州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聚焦新能源电池及材料全产业链高效协同发展,统筹规划布局,明确各市州依托各地优势,差异化、个性化、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贵阳贵安配套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工作要点,强化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依托丰富的高品位磷矿资源优势和坚实的磷化工产业基础,发挥磷化集团、宁德时代、弗迪电池、安达科技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磷化工精细化发展取得新突破,磷资源加快实现向磷系电池材料、电池电芯等终端市场应用深入渗透。在电池回收利用环节,正引导头部企业加快布局电池循环综合利用项目,拓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持续培育壮大电池回收利用产业,产业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随着年内磷化集团电池回收项目建成投产,贵阳贵安、“开阳——息烽”基本构建形成了“磷资源——电池材料——锂电池——电池回收利用”较为完整的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生态链,其核心区地位进一步提升,产业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辐射带动全省发展作用持续增强。 二、关于“支持、培育、引进‘白名单’企业”相关建议的办理情况 我市积极推动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大力支持、引进废旧电池循环利用项目落地。一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该平台联合宁德时代、中伟等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全省产业、技术创新、高校资源,围绕电池材料产业链,聚焦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电解质盐、废旧电池回收等领域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创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进一步赋能产业发展。2022年10月,贵州省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落地贵阳。二是加快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贵阳贵安主动适应行业发展新形势,有序布局了2个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项目。其中,贵州磷化开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万吨/年磷酸铁锂电池回收项目一期1万吨已建成投产,重点以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为原料进行磷酸铁、碳酸锂资源综合利用。另外贵州嘉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项目正加快建设,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壮大电池回收利用规模。三是引导企业规范发展。为“精开”退役电池中的磷、锂、铁等高价值金属,全力打造区域废旧电池回收生产基地,省、市、县各级全力支持企业合理布局电池回收项目,推动企业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上获取突破,不断规范电池回收渠道,提高电池回收标准,健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目前,贵州磷化开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入选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成为全省首批新能源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之一。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按照全省产业规划布局,坚持贵阳贵安产业发展定位,不断优化完善市级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快市场主体培育,着力提升全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核心区地位和区域影响力。二是持续强化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力度,进一步做强电池回收利用等薄弱环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行业规范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建好用好贵州省新能源材料创新中心等现有平台,加强电池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增强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意识,更好推动资源利用效率和利用价值双提升。 衷心感谢并欢迎贵委继续关心和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工作。 2024年11月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孙正利;联系电话:87989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