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贵阳市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进一步增加我市中小学学位供给缓解新增人口上学难问题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4-11-11 15:22:06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4〕51号 类别:B
政协委员: 届次: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标题:关于进一步增加我市中小学学位供给缓解新增人口上学难问题的提案 编号:41049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会办单位: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贵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小学学位供给上,制定了《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保障方案》,在强化摸底排查、学位挖掘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保障学位供给,尽力满足群众入学需求。仅2023年,全市就投入36.2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32所,结合各类临时性、阶段性措施共计新增公办学位2.65万个,基本实现了全市常住适龄人口“应读尽读”。然而,随着近年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强省会”对人口的虹吸效应,预测到2025年,我市常住人口规模将超过700万人,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将随之增大,未来几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将面临重大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位供给持续紧张,缺口较大。随着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和“强省会”行动的深入推进,近年来我市人口增长迅速,义务教育阶段已持续出现入学学生人数大于毕业学生人数情况。根据2020年“七普”人口数据,结合人口流入情况进行测算,未来几年我市中小学学位供给紧张,将持续出现较大缺口。小学初始年级学位缺口情况为:2024年1.5万个,2025年2.25万个,2026年2.36万个;初中初始年级学位缺口情况为:2024年2.15万个,2025年4万个,2026年5.26万个,2027年5.26万个。预计小学学位供给在2026年达到峰值后将出现下降趋势,而初中峰值将动态后延,预计到2029年左右才能达到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平衡。
  二、教育配建应建未建,推进困难。由于财政困难、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开发单位配建学校不到位等原因,应建未建学校较多,导致学位缺口激增。首先,新建公办学校投入大、建设周期长、进度较慢,短期内难以保障学位供给。其次,开发单位没有按照规划和相关文件配建相关基础教育设施,存在教育设施缓建或应建未建现象。调研发现,仅某中心城区就有涉及恒大、融创等房开公司的5个项目共8所中小学未能按时交付,造成了13000个学位缺口。
  三、解决阵痛与优质发展,难以两全。由于我国人口增长率、婴幼儿出生率已呈下降趋势,中小学学龄人口将在几年后随之下降,当前中小学学位供给紧张处于“阵痛期”。若大量新建相应教育配套设施,一方面加重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会造成若干年后的资源闲置浪费。而通过改造校舍、功能室以及扩大班额等方式挖掘现有资源,虽然短期内能快捷有效地解决新增人口学位缺口问题,但同时也降低了相应的生均教育资源,与我市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又相矛盾。

具体建议

一、科学谋划,整体推进人口布局和学位供给。一是摸清底数,精准测算学位缺口。各区(市、县)政府要加强学龄人口动态监测,综合教育、公安、卫健、统计等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全面摸清区域内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中的适龄人口数量,精确测算未来几年本区域学位缺口。二是前瞻思考,科学制定学位供给方案。综合考虑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带来的区域、城乡学位需求结构性变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迎来适龄人口入学高峰,以及高峰持续与回落等因素,提前做好学位供给预案及保障措施。三是系统谋划,整体布局人口与教育资源。围绕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城市功能,联动宣传、教育、医疗、交通等部门,加快转移中心城区各类产业至贵安新区、双龙经济区,抓紧建好新区教育配套,特别是做好名校分校等优质资源的布局,吸引人口向新区流入,持续增强中心城区人口疏导力度,缓解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和学位供给压力。
  二、聚焦重点,大力推进教育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公办学校建设。一方面“新建一点”,加快已规划布局的公办学校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完工投用;另一方面,“改造一点”,挖掘现有教育资源,通过改、扩建等方式再新增一批学位。二是加大督促力度,推进房开配建学校建设。住建、教育、规划等部门多方联动,强化房开资金监管,将教育配套建设资金纳入“保交楼”管理资金范围,大力推动房开配建学校按时交付使用。三是加大协调力度,推进闲置资源利用。对于已搬迁出城区的高校、职校或已停办的民办学校旧址,或省属、市属相关企业的空置厂房、场地、运动场馆等,可“借用一点”,通过协商租赁等方式,将其加以改造利用,就近解决高峰期中小学学位缺口问题。
  三、动态调整,着力推进学位供给平衡。一是市际调整。尽力争取省级统筹协调,将其他人口流出地区的相关资源向贵阳贵安等人口流入多、保障压力大的地区进行倾斜。二是市内调整。按照“全市一盘棋”思路,将教育资源从相对富余的区域向适龄儿童入学保障压力大的中心区域倾斜。三是区内调整。结合本地现有教育资源、学位需求的动态变化,各区(市、县)参照上述“调整一点”的思路,及时调整区域内学位供给。通过省市区联动,着力实现供给平衡,既解决适龄儿童上学问题,又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办理答复:

民盟界:

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增加我市中小学学位供给缓解新增人口上学难问题的提案》已收悉。感谢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将此提案列为市政协副主席领衔督办件,并督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该提案的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城乡学位需求结构性变化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迎来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高峰等因素,全市各学段逐渐进入入学高峰期。通过测算义务教育阶段2024—2028年入学人数,小学阶段较2023年新增入学人口:2024年为1.2万,2025年为2.09万,2026年为2.42万,2027年后小学入学高峰期缓解;初中阶段较2023年新增入学人口:2024年为2.16万,2025年为3.6万,2026年为4.37万,2027年为3.97万,2028年为6.05万;高中阶段入学人数逐年增长,根据初中毕业生情况按6.5:3.5普职比测算,较2023年新增入学人口:2024年为0.5万,2025年为1.83万,2026年为3.21万,2027年为5.19万,2028年为6.38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中小学入学问题,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安排部署,分管副市长亲自调度,市人民政府于2024年3月印发《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新增学位需求保障工作方案》,全面统筹部署全市义务教育学位保障工作。根据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入学形势季调度及摸底情况,截至2024年6月底(最终比对结束)登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为17.29万个,下达招生计划18.45万个,总体可满足就读需求。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入学预警机制。市区两级教育、公安、卫健等部门建立了联席机制,实现数据互通,及时了解、掌握、研判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情况,为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市教育局制定《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在筑接受义务教育指南》,指导各区(市、县)及时对区域内随迁子女的数量进行动态更新,严格落实入学政策做好随迁子女入学保障。

(二)多措并举增加学位。全面梳理全市公办学校资源,在年底根据下一年度入学需求情况,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借用一批、调整一批、挖掘一批”等措施,制定下一年度的学位保障计划和责任分解表,有力化解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位供需矛盾。

(三)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召开专题调度会、实地督导等方式,时时掌握新建改(扩)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动态并强化跟踪监督。对建设项目推进不力的,形成督查机制,下发项目督导通报,督促加快建设进度。

(四)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深入推进公办强校工程,采取集团化、学区化等多种办学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办好每一所学校,避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的区域性学位紧张。2024年已完成2024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工程项目校申报工作,共有137所学校进行申报,计划年底完成评审。

(五)做好教师资源配置。根据入学需求摸底情况,加大统筹力度,提前做好教师资源配置计划,确保师资数量适应学生增量。2024年贵阳贵安中小学(幼儿园)共补充编制教师1738名(其中:公开招聘教师933名、特岗教师309名、引进人才316名、接收公费师范生180名)。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持续落实学位预警。加强学龄人口动态监测,精确测算学位缺口特别是入学矛盾突出区域,科学制定学位供给方案及保障措施。同时,结合全市中小学教育布局规划,围绕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城市功能,紧密结合中心城区各类产业转移,抓紧建好新区教育配套,特别是做好名校分校等优质资源布局,吸引人口向新区流入,持续增强中心城区人口疏导力度,缓解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和学位供给压力。

(二)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制定进度计划、倒排工期,加大施工队伍投入和经费保障工作,着力开展日调度、周调度、月调度,形成统一高效的科学管理机制。严格把控项目安全和质量,明确专人跟踪落实,保障项目按照完工。同时做好居住区学位统筹工作,保障适龄人口入学入园需求。

(三)争取省级支持。正与省级有关部门协商,对已搬迁出城区的省属高校,通租赁等方式,将其加以改造利用,就近解决高峰期中小学学位缺口问题。同时积极谋划项目,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对贵阳市教育项目的支持。

衷心感谢并欢迎您们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2024年1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胡海荣;联系电话:87987373)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阳贵安避暑旅居品牌打造的提案
下一篇:关于加快布局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市场的提案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