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增加我市中小学学位供给缓解新增人口上学难问题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4-11-11 15:22:06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4〕51号 | 类别:B |
政协委员: | 届次: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
标题:关于进一步增加我市中小学学位供给缓解新增人口上学难问题的提案 | 编号:41049 |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会办单位: |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贵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这一重大民生工程,经过近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中小学学位供给上,制定了《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保障方案》,在强化摸底排查、学位挖掘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保障学位供给,尽力满足群众入学需求。仅2023年,全市就投入36.23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32所,结合各类临时性、阶段性措施共计新增公办学位2.65万个,基本实现了全市常住适龄人口“应读尽读”。然而,随着近年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强省会”对人口的虹吸效应,预测到2025年,我市常住人口规模将超过700万人,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将随之增大,未来几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将面临重大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具体建议 一、科学谋划,整体推进人口布局和学位供给。一是摸清底数,精准测算学位缺口。各区(市、县)政府要加强学龄人口动态监测,综合教育、公安、卫健、统计等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全面摸清区域内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中的适龄人口数量,精确测算未来几年本区域学位缺口。二是前瞻思考,科学制定学位供给方案。综合考虑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带来的区域、城乡学位需求结构性变化,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迎来适龄人口入学高峰,以及高峰持续与回落等因素,提前做好学位供给预案及保障措施。三是系统谋划,整体布局人口与教育资源。围绕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城市功能,联动宣传、教育、医疗、交通等部门,加快转移中心城区各类产业至贵安新区、双龙经济区,抓紧建好新区教育配套,特别是做好名校分校等优质资源的布局,吸引人口向新区流入,持续增强中心城区人口疏导力度,缓解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和学位供给压力。 |
|
办理答复: 民盟界: 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增加我市中小学学位供给缓解新增人口上学难问题的提案》已收悉。感谢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收到提案后,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将此提案列为市政协副主席领衔督办件,并督促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该提案的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人口流动、城乡学位需求结构性变化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迎来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高峰等因素,全市各学段逐渐进入入学高峰期。通过测算义务教育阶段2024—2028年入学人数,小学阶段较2023年新增入学人口:2024年为1.2万,2025年为2.09万,2026年为2.42万,2027年后小学入学高峰期缓解;初中阶段较2023年新增入学人口:2024年为2.16万,2025年为3.6万,2026年为4.37万,2027年为3.97万,2028年为6.05万;高中阶段入学人数逐年增长,根据初中毕业生情况按6.5:3.5普职比测算,较2023年新增入学人口:2024年为0.5万,2025年为1.83万,2026年为3.21万,2027年为5.19万,2028年为6.38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中小学入学问题,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安排部署,分管副市长亲自调度,市人民政府于2024年3月印发《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新增学位需求保障工作方案》,全面统筹部署全市义务教育学位保障工作。根据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入学形势季调度及摸底情况,截至2024年6月底(最终比对结束)登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为17.29万个,下达招生计划18.45万个,总体可满足就读需求。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入学预警机制。市区两级教育、公安、卫健等部门建立了联席机制,实现数据互通,及时了解、掌握、研判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情况,为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市教育局制定《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在筑接受义务教育指南》,指导各区(市、县)及时对区域内随迁子女的数量进行动态更新,严格落实入学政策做好随迁子女入学保障。 (二)多措并举增加学位。全面梳理全市公办学校资源,在年底根据下一年度入学需求情况,通过“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借用一批、调整一批、挖掘一批”等措施,制定下一年度的学位保障计划和责任分解表,有力化解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位供需矛盾。 (三)完善教育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召开专题调度会、实地督导等方式,时时掌握新建改(扩)建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动态并强化跟踪监督。对建设项目推进不力的,形成督查机制,下发项目督导通报,督促加快建设进度。 (四)做好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深入推进公办强校工程,采取集团化、学区化等多种办学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办好每一所学校,避免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的区域性学位紧张。2024年已完成2024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强校工程项目校申报工作,共有137所学校进行申报,计划年底完成评审。 (五)做好教师资源配置。根据入学需求摸底情况,加大统筹力度,提前做好教师资源配置计划,确保师资数量适应学生增量。2024年贵阳贵安中小学(幼儿园)共补充编制教师1738名(其中:公开招聘教师933名、特岗教师309名、引进人才316名、接收公费师范生180名)。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持续落实学位预警。加强学龄人口动态监测,精确测算学位缺口特别是入学矛盾突出区域,科学制定学位供给方案及保障措施。同时,结合全市中小学教育布局规划,围绕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整体布局城市功能,紧密结合中心城区各类产业转移,抓紧建好新区教育配套,特别是做好名校分校等优质资源布局,吸引人口向新区流入,持续增强中心城区人口疏导力度,缓解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和学位供给压力。 (二)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和指导相关部门制定进度计划、倒排工期,加大施工队伍投入和经费保障工作,着力开展日调度、周调度、月调度,形成统一高效的科学管理机制。严格把控项目安全和质量,明确专人跟踪落实,保障项目按照完工。同时做好居住区学位统筹工作,保障适龄人口入学入园需求。 (三)争取省级支持。正与省级有关部门协商,对已搬迁出城区的省属高校,通租赁等方式,将其加以改造利用,就近解决高峰期中小学学位缺口问题。同时积极谋划项目,争取中央、省级资金对贵阳市教育项目的支持。 衷心感谢并欢迎您们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2024年11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胡海荣;联系电话:87987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