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贵阳市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加强贵阳市基层种子管理机构建设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4-12-05 09:58:58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4〕57号 类别:A
政协委员: 届次: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标题:关于加强贵阳市基层种子管理机构建设的提案 编号:11038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会办单位: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蕴含着农业高科技,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贵阳市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中,种子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服务现代种业发展和提供种业管理技术支撑作用,周密安排、强化举措,聚焦“保、育、繁、选、检、推”六个关键环节,着力构建种业全产业链生态闭环,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连续两年在全省种业振兴考核中排名居首位。但是,随着种业振兴的深入实施,我市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日益凸显。主要体现在:
  一、行政与事业管理职责职能不清。贵阳市及下辖10个区(市、县)的种子管理职能由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或是局内设科室承担,均为非独立法人机构。市级层面对种业行政管理、事业管理、综合执法作了明确的职责划分,行政职能由局种植业处承担,实际工作中除了种子经营许可证办理外,其他所有行政职能由种子站承担。10个区(市、县)行政和事业职能没有严格区分,要么只有行政职能,要么只有事业职能,或者行政、事业职能分设,实际工作都是由有种子管理职能的事业部门全部承担,工作已经远远超出职责范围,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加上与其他产业部门尚未形成良性的协助机制,导致出现互相推诿、扯皮、工作推进困难等现象。
  二、种子管理机构缺位,人员、经费不足,跟不上发展需求。全市在编在岗人员44人,其中市级10人,区(市、县)34人,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2人,管理人员10人,50岁以上占总人数的36.3%,40-50岁占34%。总体来看人员不足,专业技术不强,年龄老化。同时,区(市、县)种子管理队伍人员极不稳定,借调换岗频繁,80%的人员身兼多项工作。由于机构的弱化,导致经费、办公设施不足,加上事业单位车改基本用车保障不到位,阻碍了种子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种业振兴任务艰巨,种子管理机构缺乏相应的管理服务能力。“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5个关键,为我市种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发展路径。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又明确: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种业创新高地。下一步贵阳市要力争建成全国首个育种加速器、贵州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零的突破、开启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本地繁制、建设德康贵阳畜禽种业总部四大突破,为全省种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省会担当。现有的种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满足不了种业创新发展需求,迫切需要扩展种子管理服务内容,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建立一支管理程序规范、专业能力全面的种子管理队伍。

具体建议

一、明确工作定位,理顺职责职能。区(市、县)因地制宜细化职能定位,有条件的地方行政和事业职能分设,把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农作物育种引导和服务、良种繁育服务、种子检验、现代种业发展服务等纳入种业事业管理范畴。横向上与畜禽、水产、果树等产业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完善委托授权相关流程,确保种子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二、健全机构,壮大管理队伍。市级可建立独立法人资格的种子管理机构,按照职能配备专业人员,合理设置种子管理机构的内设部门,健全市级种业事业管理体系;区(市、县)可以不设立独立法人的种子管理机构,但要有专门的部门,有名称有职能,有稳定的人员队伍,农业县种子管理专业人员4个以上,其他区县至少3人。除日常工作经费开支保障外,每年要有一定的财政预算保障种子管理专项工作经费,用于人员培训、办公设备购置、车辆保障、项目建设等。
  三、强化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结合各地种业发展实际,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高层次管理人才培训机制,定向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利用人才政策积极对外引进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区(市、县)要以产业链思维来指导现代种业发展,要加强市场、企业监管能力提升,培养种子抽样、转基因检测、制种引种检查、项目建设及管理的专业人员。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校联合,建立种业专家库,在项目建设、示范推广、品种鉴定评价、培训等方面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支撑。三是通过“良种 良技 良机”的有机结合,将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生产实践各环节有机衔接,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智能手段提升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效能,不断提升种子管理人员的集成创新能力,提高服务水准。

办理答复:

民盟贵阳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加强贵阳市基层种子管理机构建设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委对我市种业工作的关心。收到提案后,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将此提案列为市政协副主席向洋领衔督办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明确工作定位,理顺职责职能”建议的办理情况

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结合种业振兴工作要求,参照省农业农村厅机构设置及职责规定,设立种业管理处负责全市种子行政管理工作,将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发展政策、规划制定,组织实施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组织抗灾救灾和救灾备荒种子的储备、调拨,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纳入行政管理职能。所属事业单位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内设机构种子发展服务站主要负责围绕种业行政职能开展服务与提供技术支撑,落实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和安排的事务性工作。经梳理,贵阳市各区(市、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内设机构及事业单位均明确了种子相关职责,有机构和相应人员承担种子管理和种子服务工作,其中,相关内设机构负责种子管理的行政职能,相关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提供服务保障,具体人员分工由各区(市、县)农业农村局根据实际确定。

二、关于“健全机构,壮大管理队伍”建议的办理情况

目前,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负责全市种子管理行政工作,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内设机构种子发展服务站承担种业事业工作,为非独立核算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符合相关规定和政策要求。现有行政管理人员2人,事业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研究生8人,年龄45岁以下9人,队伍年轻化、专业化。该单位的人员培训、物资、车辆经费等均由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按要求在公用经费中给予保障。2023年市财政局下达补助资金963.63万元用于种业项目建设,支持我市山地特色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各区(市、县)人员、经费不足等方面问题,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指导各区(市、县)梳理问题,借助本轮机构改革的契机,按照不少于3至4人健全队伍,保证人员稳定,争取资金支持,做好物资保障,建强种子管理队伍。

三、关于“强化能力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是加强与贵州大学、省农科院合作,与10余位专家合作实施项目20余个,引进遗传育种专业人才4人,有力提升种业项目建设、良种示范推广、品种鉴定评价中的技术支撑服务能力。二是2022年以来组织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种子种苗繁育保障、良种示范推广及种业监管能力提升项目41个,总结形成了高效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起市县两级“良种+”示范推广机制,种子管理人员集成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在2023年贵州省考核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基础性示范服务中,14人被评为优秀并获表扬。三是通过开展转基因检测、植物新品种保护等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种子管理部门人员专业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现在,大部分区县已经能够自主开展技术指导和检验检测。

衷心感谢贵委关心和支持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并欢迎在今后工作中继续给我们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4年11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培;联系电话:87989665)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健康长效发展的工作提案
下一篇:关于建立完善我市生态价值实现机制的提案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