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贵阳市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破解我市农贸市场不景气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4-12-05 10:06:07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4〕59号 类别:A
政协委员: 届次: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标题:关于破解我市农贸市场不景气的提案 编号:41026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会办单位: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我市共有大大小小农贸市场175个,自2021年开始实施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三年行动以来,截至目前,已完成新建或改造提升农贸市场87个(新建7个,改造80个),完工率92.55%,其余7个也在施工中。
  农贸市场提升改造三年行动成效显著:一是硬件设施焕然一新,过道宽敞整洁,摊位划分有序,市场内部统一商户门牌、灯箱;二是环境卫生大为改观,有效改变了农贸市场“脏、乱、差”现状;三是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依托“大数据监管”平台,监管和监测也更便捷;四是配套建设农残检测室,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各区县近30个农贸市场发现,经过改造提升,农贸市场购物环境变好了,市民买菜的体验感也变好了,但仍然存在摊位空置率高、市场经济效益不好、快检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除云岩、南明和观山湖主城区以外的其它区(县)问题尤其明显。例如,经营状况较好的白云区艳山红、乌当区新添和清镇市中深三个农贸市场的摊位空置率为15%,差一些的乌当区心怡和清镇第一农贸市场的摊位空置率达35%以上,修文、开阳和息烽三个农业人口居多的县,情况更为严重。
  经过深入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新冠一疫之后国内经济还未完全复苏,经济大环境不好;二是规模不一的生鲜超市遍地开花,竞争激烈;三是自发组织的农民市场总是与正规农贸市场相生相伴,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四是周边业态布局不合理,如两个市场距离过近、没有停车场等;五是经济效益不好,市场方缺乏内生动力。

具体建议

农贸市场作为食品由农田到餐桌的第一环节,如何确保老百姓“菜篮子”质量安全,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改造虽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但是如何最大化发挥其综合效益,恢复市场繁荣,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值得深思的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商务部门在提升改造前期应充分调研市场周边业态布局、交通环境、居民消费潜力、主要消费人群特性、市场主体资格、水电气等硬件设施和现有管理水平等影响市场发展的方方面面,因地制宜,按照《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规范》(DB5201/T117-2021)等相关标准,结合区域内消费人群结构及消费能力,融合便民服务、蔬菜生鲜、特色商铺等板块,创新业态组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同时还应考虑后期运营,如快检工作的上下水、仪器设备、商户上下货工作流程等实际问题。
  二、充分整合区域内资源。一是对于相距较近的农贸市场,建议根据调研情况,优化整合资源,通过关停或改造,形成差异化经营,避免恶性竞争两败俱伤的局面。二是综合考虑区域内资金、场地和人员等因素建立快检室,能力较弱的市场可不建快检室,委托有能力的市场开展快检,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力,同时避免快检工作走形式、检测数据造假等问题。
  三、转变经营思路寻求突破。鉴于现阶段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积极转变经营思路,主动出击。一是结合市场辐射半径和消费需求,合理布局蔬菜、水果、水产、畜禽肉类、干副、净菜、熟食现场制售、餐饮服务或休息区域等,在租金、经营内容方面形成差异,制定优惠政策,将流失的商户吸引回来,有条件的市场方可以开通网络购物平台,用线上销售份额来减小生鲜超市对市场带来的冲击。二是改变“重收费、轻管理,重权利、轻责任”的思维方式,切实履行经营秩序、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市容和环境卫生、疫情防控等方面管理责任。三是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工作,主动作为,对监管提出的问题整改提升,并督促市场内商户履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配合快检抽样及诚信经营等。
  四、各部门协同发力加强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能,督促指导市场主办方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做好农产品快检工作,及时发现、查办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同时,发挥职能优势,推动市场主办方立足现有条件,在购物环境、市场管理、消费者投诉服务、商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下苦功,努力吸引消费者回流。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农贸市场周边占道经营,坚决取缔未备案小摊小贩,将小摊贩纳入市场正规管理,确保质量安全,增强市场内商户信心。

办理答复:

民革贵阳市委:

贵委提出的《关于破解我市农贸市场不景气的提案》收悉,感谢贵委对我市农贸市场发展工作的关心。收到提案后,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将此提案列为市政协副主席殷勤领衔督办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聚焦短板弱项创新建管运模式

为有效解决我市农贸市场专业化程度低、市场化运作不充分、规模化发展不突出等突出短板,2021年,我市有关职能部门先后赴重庆、苏州、杭州等城市考察学习,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浙江城标公司(贵州农联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菜丁集团等专业化、现代化的农贸市场建设运营管理公司,积极参与投资我市农贸市场的改造及运营管理,从根本上破解因主体小、弱、散导致的投入难、运营难、管理难等问题,逐步推进农贸市场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截至目前,已依托浙江城标公司、广西菜丁集团在全市范围内托管运营和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2个,累计投入改造资金约1亿元、改造面积6万方,分别占三年改造任务(84个)比重的26.19%、35.7%、28.24%。

二、聚焦智慧化创新管理方式

2021年,我市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搭建了“贵阳智慧农贸云平台”(监管平台),在新路口、民生路农贸市场探索数字化管理体系,将商户基础信息、农残检测信息、实时交易数据等接入平台进行统一监管,对市场内主要“菜篮子”商品品种、供应及交易情况、客流量、价格波动、产品溯源及食品安全等信息实时收集、整理、运用和终端显示,并接入视频监控,通过AI行为分析等,进行数字化监管。目前,全市累计采集农产品交易数据581万余笔,农产品农残监测信息1.5万余次,市场违规分析1万余次。农贸市场数智化建设被列为2023年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示范引领项目参与验收。

三、聚焦便民服务推进转型升级

2021年以来,依托国家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我市以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为切口,积极推进农贸市场向社区邻里中心转型升级。如,在民生路农贸市场引入社区食堂、糕点店、鲜花店、餐厨用品店、电商直播间等业态,进一步方便生活圈居民便利消费需求;在南明区新路口农贸市场和清镇市第一农贸市场改造过程中,设置共享雨伞、残疾人轮椅、血压检测仪、银行便民服务店等便民设施以及早餐店、鲜花店等业态,大力方便了群众购物和生活需求。目前,正在花溪区中心农贸市场、云岩区红边门农贸市场等探索推进邻里中心转型工作。

四、聚焦监督管理强化常态考核

2021年8月4日,制定出台《贵阳市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考核评比试行办法》,围绕市场设施设备、规章制度、日常管理、市场交易、环境卫生、市场安全规范、经营户管理以及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等方面,对全市复审考核区域内依法设立的85个农贸市场开展长效考核管理工作。同时,督促市场方将食品安全、禁售野生动物等管理制度上墙,要求经营户要亮证经营,落实熟食区“三防”,肉摊区索证索票,农残检测并公示,保持良好卫生。自2020年起,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检查清单,对全市44个商场超市、19个农贸市场共计开展近50轮、2700余次专项检查,共计发现、整改问题3000余条。

五、抓实市场安全生产运营

我市责成消防、商务、住建、督办督查等部门强力推进农贸市场有关安全生产尤其是消防问题的整改工作,先后开展了区县整改方案进行“一对一”评审、三次实地督查、一次100余人的消防安全培训等工作。截至目前,2021年—2023年改造建设的93家农贸市场中,除乌当区东风农贸市场作为生活圈综合配套项目,还未全部建设完成外,其余农贸市场均已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100%,确保农贸市场安全运营。

下一步,我市将整合各种资源,大力推进农贸市场经营和管理转型。一是继续推进农贸市场常态化管理工作,加强市场设施设备的维护使用,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占道经营、垃圾分类、安全生产、日常经营等工作。二是探索推动农贸市场多业态发展,增加社区食堂、餐饮、休闲、娱乐、洗染、家政等社区便民业态,打造社区邻里中心,推动提升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三是共同推进智慧农贸市场建设,通过智慧农贸大数据监管平台,实时采集交易数据实现农贸市场菜价波动监控,通过视频AI抓拍实现如市场占道经营查处、熟食三白预警、卫生预警等,通过农残检测信息采集,实时掌控市场食品安全情况,提高农贸市场数字化监管水平。

衷心感谢并欢迎贵委继续关心和支持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2024年11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培;联系电话:87989665)

分享到:

上一篇:大力推动贵阳剧本娱乐行业发展的提案
下一篇:关于推动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健康长效发展的工作提案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