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全省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理顺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体制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06-04 11:25:41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0〕10号 类别:B
政协委员:冉霞 届次:省政协十二届三次
标题:关于理顺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体制的建议 编号:
主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会办单位: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目前,我国粮食储备管理体制,按中央、省级、市州级、县市级四级来划分,各级政府分别负责本级储备粮计划的核定、承储企业的选择、承储库点的选定、储备规模的落实以及储备粮的管理(粮食入库、储存和出库)等。四级管理体制的设立,有力保障了主体责任的落实,对于守住管好天下粮仓起到了良好作用。我省地方粮食储备全面建立起始于1990年。历经近30年发展,现已形成省市县三级全覆盖的管理体系,承储企业超过130个,管理储备粮达160万吨。地方储备的建立,为保障区域粮食供给、稳定粮食市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但是近来通过调研发现,我省市州级、县市级粮食储备管理体系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直以来由粮食和物资储备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的粮食储备企业,开始划转至其他部门管理,有的粮食储备企业被整合至其他企业,重点是企业管理主体发生变化。如贵阳市粮食局负责管理的6家粮食储备企业已全部划转至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集团公司,并由市农投集团承担政策性粮油储备业务;遵义市粮食局负责管理的遵义粮油(集团)有限公司划转至贵州遵铁物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等。这不利于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守住管好贵州粮仓。原因在于,一是粮食和物资储备主管部门作为管理主体是强化储备安全管理的需要。粮食储备企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具体承担着储备粮收储管理、粮食市场调控的重任,企业性质、业务范围、职能职责、管理方式、资金渠道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从中央到地方都组建了专门的储备粮管理企业,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储备粮管理体制,这是国家从粮食安全战略考量作出的顶层制度设计。2019年8月31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8号),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储备企业作为公益类企业,不得从事其他商业性经营活动。据了解,我省实施意见正在制定当中,对此也提出了相应要求。二是粮食和物资储备主管部门作为管理主体可有效减少资金管理和监管风险。中办发〔2019〕48号文件,《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有粮油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办法》以及地方政府颁布的《贵州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贵阳市市级储备粮油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规定,不得以政府储备及其仓储设施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办理抵质押贷款、提供担保或清偿服务、进行期货实物交割。政府储备直属企业不得从事粮食商业经营活动。对地方储备运营业务与企业经营实行分离,人员、实物、账务、财务管理严格分开。粮食储备企业划转后对有关企业增强融资能力、做大做强不仅没有帮助,而且还容易造成粮食政策性业务与其他经营性业务交叉,增大专项资金管理风险和监管难度,而专门企业则管控相对容易。三是管理层级过多对于调控市场、保障供给不利。由于管理层级设置过多,容易造成权责不明晰和履职不到位,当市场粮油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时,因权责不落实,很难实现快速有效调控,保障粮食安全和保供稳价的能力将会被削弱。四是周边省份地方储备管理体制变更后出现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如云南、陕西等省)储备粮承储企业划转到当地国有平台公司后,因跨行业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影响了储粮任务落实、轮换管理、库存监管、粮油市场保供稳价、粮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效能,曾被国家粮食和储备局通报批评。

具体建议一:一、高度重视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体制建设。

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履行的是政策性业务,承载着调节区域粮食市场供求和应当局部应急状况的重任,其职能定位限定在“公益性”,故不能考虑经营效益。应该从守好管住贵州粮仓、保障贵州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角度看待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体制建设,由此着力推进工作。

具体建议二:二、市州一级设立市州储备粮管理公司。

贵阳市、遵义市等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人口集中,粮食需求量大,保障粮食供给不能有任何闪失,为此,建议贵阳市等市州一级参照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接管理省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的模式,设立市级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将有关企业统筹纳入,按照实行政府储备与企业经营分开、政府储备直属企业不得从事粮食商业经营活动的要求,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储备安全。

具体建议三:

县市级粮食储备承储企业应由粮食和物资储备主管部门管理,但由于县市级地方储备因规模较小,一般在2000吨-5000吨左右,需开展其他商业经营的,必须实行储备人员、实物、财务、账务管理分开,确保储备粮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办理答复:

冉霞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理顺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体制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将提案办理的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储备粮承储企业管理体制建设,2019年4月,收到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商请进一步加强贵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建议函》后,市政府主要领导在2019年第67次市政府常务会议上进行了专题部署,要求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市级政策性储备承储企业改革重组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市级国有政策性粮食储备承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立足主业,提高储备管理水平、增强粮食和医药、食盐、猪肉等物资应急保障供应和防控风险能力,减少管理层级,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强化一手抓“储备”、一手抓“调控”、两手都要硬和实现市级国有政策性粮食储备承储企业深化改革新突破的目标,并结合我市目前增加粮油储备规模、粮食储备库建设和贵阳市贵安新区融合发展等工作实际,我市粮食、国资、农投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市级国有政策性粮食储备承储企业改革重组思路,我市将对国有粮食企业资源进行改革重组,重组后国有粮食企业的主职责是承担市级储备粮油和物资储备管理和轮换工作,负责市级储备粮油和物资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配合完成粮油和物资动用、调控、应急保障任务,组织开展仓储设施设备维修改造、储备库点、应急供应网点建设及应急保障等工作。目前,相关重组方案正在积极起草论证。

衷心感谢并欢迎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工作。

2020年5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孙正利;联系电话:87987373)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完善贵阳市住宅小区停车场收费有关制度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
下一篇:关于在贵阳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停车场的提案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