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全省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进一步推进贵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0-08-13 16:17:44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0〕37号 类别:B
政协委员:田洪 届次:省政协十二届三次
标题:关于进一步推进贵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编号:
主办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2019年11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视察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取得了新的进展,特别是《贵州省历史建筑确定和历史文化街区核定工作方案》印发以来,引导各地推进普查登记历史文化街区潜在对象12条,其中至11月底已经省政府核定公布7条;历史建筑潜在资源1070处,其中已核定公布896处,并初步有效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利用工作。同时,也存在一些地方的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与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街区的环境关系亟待处理好等问题。面对国家提出的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的新要求,如何加快构建形成确保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利用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我省大中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增强建设的特色文化内涵,打造各具特色的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城市环境,是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四五”城市规划发展亟待谋划和破解的一个难题。借鉴省内外一些地方的做法,根据我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改造老旧小区和改善民生、发展全域旅游和增强发展特色的战略需要看,宜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具体建议一:1、建立完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

宜从省级层面开始,建立、完善由省里牵头抓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具体主管,有关部门主要参与的推进贵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我省各大中城市建立完善有关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各城市的有关联动工作责任制,其中,宜由城市政府负责当地城市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街道办事处(社区)、镇政府履行日常巡查和现场保护等职责;住建、自然资源、城乡规划、文化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保护管理工作

具体建议二:2、进一步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纳入贵州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项重要要求及任务

宜探索编制贵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并纳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体系;进一步引导各地将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区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管理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行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依法管理,并通过购买服务、设立片区保护管理组织等方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利用的积极性

具体建议三:3、进一步做好贵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普查登记。

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普查登记管理的同时,根据我省省会城市和其他一些大中城市的变化实际及未来特色发展需要,引导当地借鉴国家的有关管理办法,深入做好对当地传统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普查登记与管理,超前强化有关的规划管理、保护利用和档案管理

具体建议四:4、探索推进我省省会城市等大中城市传统历史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省会城市等大中城市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历史建筑和文物遗址保护管理成效明显。同时,这些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仍有待加强,如省会城市的文昌阁-省府路片区地处其老城中心区,保存有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和文昌阁、武胜门及城墙、大觉精舍、虎峰别墅、石板路等历史建筑及一些传统民居,有比较多的城市历史印记和传统空间环境。宜根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生活、打造宜居宜商投资环境、拓展全域旅游等迫切需要,进一步强化省会城市等大中城市有关的保护利用和宜居宜游宜商传统文化街区的形成,并作为我省“十四五”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推进。

具体建议五:5、强化相关的法规、政策、投入和督促落实保障。

宜在省级层面和有关城市制定完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管理条例,就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主要原则、相关管理职责及工作机制、保护措施、修缮利用和有关责任等作出具体规定。需由省里建立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专项引导资金制度,各城市也相应建立有关制度,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制定有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依法依规参与保护利用。强化相关的督促落实,对已经批准公布特别是应当主动申报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因未主动申报划定或保护不力使其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应当及时限期采取补救措施

具体建议六:6、加强相关的人才保障。

在省级层面,建立贵州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的专家咨询制度,可由规划、建筑、文化、历史、土地、社会、法律和经济等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建立相关的专家咨询队伍。加快推进相关的人才引进、培养和培训,加快建设相关的专业人才队伍

办理答复: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田洪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贵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市的会办意见如下:

我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妥善处理好城市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认真践行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方案〉的通知》(建办规〔2016〕681号)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贵州省历史建筑确定和历史文化街区核定公布工作方案》(黔建规通〔2016〕371号)要求,积极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

一、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及文物的保护

(一)健全规范历史建筑管理体制机制。颁布《贵阳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贵阳市历史建筑确认程序、保护利用和管理办法,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分工,所有权人、经营管理人和使用人的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内容,提出了既有历史建筑保持原有风貌和建筑法式方面的具体工作要求,确立了历史建筑周边开发建设的管控原则。

(二)开展历史建筑普查确认公布。2016年至2020年,先后摸排贵阳市第六中学教学楼、省府路典当铺、永乐路民国别墅等各类建筑510余处,组织编制了《贵阳市城市历史建筑潜在对象清单》和《贵阳市历史建筑普查——潜在历史建筑图册》,以贵阳市政府名义公布中心城区两批28处历史建筑(贵阳市海关大楼主楼、原金华农场厂部、民族文化宫等)、以清镇市政府名义公布2处历史建筑,组织为28处历史建筑挂牌,完成“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数据信息申报平台”26处建筑的信息填报工作。息烽县和修文县各确认2处历史建筑即将向社会公布。

(三)启动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按照《贵州省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黔建设通〔2019〕150 号)工作要求,我市启动已公布挂牌的28处历史建筑测绘建档工作,目前,正在组织测绘单位比选和经费测算工作。

(四)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近年来,我市开展了刘氏支祠修缮工程、八路军驻贵阳办事处旧址修缮工程、华家阁楼(大觉精舍)安防工程、省工委旧址改陈布展、环境整治工程,尤其在2018年,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等保护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涉及有文物修缮、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环境提升改造、展陈提升4大类12个大项27个子项,文物景区面貌焕然一新。

二、组织开展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利用

(一)组织编制初步规划。为贯彻落实老贵阳历史文脉传承发展,切实推进贵阳市“百校攻坚”行动计划相关工作, 并加快文昌阁片区棚户区改造,我市组织编制完成了《贵阳二中、文昌阁修规及周边区域信息化、可视化城市设计》和《贵阳市文昌阁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贵阳二中、文昌阁修规及周边区域信息化、可视化城市设计》依据“三变规划导则”要求,结合文化、旅游、教育等内容,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教育用地开发;对文昌阁周围用地的开发强度、城市设计、经济评估等提出指引性要求,制定意向控制规划指标,并同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市政配套设施。同时,结合国家规划发展战略,融入信息化、可视化新技术手段作为主导设计方式,形成三个规划比选方案。《贵阳市文昌阁周边区域概念性规划》按照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及市场运行要求,对地块现状、开发强度、建设要求、配套设施、经济测算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诉求。

(二)持续优化规划方案。我市组织市相关部门经多次专题讨论,并听取了相关专家建议,提出了按照保护、改造、利用、提升的原则,对地块及周边区域进行整体综合思考、统筹规划设计,明确了设计要求和发展方向。一是对片区进行旧城改造,以历史文化保护为核心,以保留历史风貌建筑和历史街区肌理为原则,最大限度保护历史文化,整体规划打造一条具有贵阳本土特色和城市精神的步行街区——“贵阳印巷”。二是严格保护地块内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场所,并修缮周边环境,将该地块打造成为一个富有文化记忆、展现“老贵阳”文化的历史文化高地。三是将贵阳二中精品化打造。保留省府路小学老东门分校,重塑校园风貌,保证片区的教育配套设施。四是通过“以学孕文、以文兴旅、以旅成商、以商壮城”的规划思路,提高项目开发的可落地性。并以地块街区为磁石,吸引文化产业、文旅产业、文商产业等入驻,将区域整体打造为贵阳文化高地。五是依据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要求,通过与周边地块统筹开发,平衡经济指标,解决地块拆建难以平衡问题,达到互惠互建的目的,便于加快推进该区域的改造升级工作,彻底改变文昌阁区域老旧城市面貌,展现新的现代城市风貌。

三、下步工作

我市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的指导思想,加快推进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有效保护利用传承方面工作,依托我市省府路——文昌阁片区的历史建筑及文物资源优势,着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提升规划设计方案,突出省府路——文昌阁片区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和商业价值,充分展现贵阳历史文化街区内涵,提升历史文化街区的观光服务承载能力,把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为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增强自信的文化新地标。

2020年6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孙正利;联系电话:87987373)


分享到:

上一篇:提升陆海新通道共建水平 掀开黔货“出山入海”新篇章
下一篇:关于贵阳南明、云岩老城区加强人行步道畅通改造的建议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