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造提升步行街推进我省旅游有效提质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1-06-02 09:56:2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1〕8号 | 类别:B |
| 政协委员:海燕翔 | 届次: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
| 标题:关于改造提升步行街推进我省旅游有效提质的建议 | 编号: |
| 主办单位:省商务厅 |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自2018年底以来,商务部在11个城市开展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通过不断优化步行街营商环境和消费环境,使得11条步行街在2019年的总客流量和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了22.6%和17%。2019年8月30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方案》,提出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重点培育30-50条环境优美、商业繁华、文化浓厚、管理规范的全国示范步行街。2020年6月18日,商务部《关于公布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名单的通知》正式确认南京夫子庙步行街、杭州湖滨步行街、重庆解放碑步行街、成都宽窄巷子步行街和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为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同时,通知中指出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部署,是商务系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示范步行街的带动作用,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科学有序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由此可见,对步行街进行改造提升,打造出一条国家示范步行街,发展步行街经济,是繁荣消费市场、释放内需潜力、推进我省旅游提质的有效途径。 虽然近年来我省旅游业持续呈现“井喷”式成长,但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交通、住宿、饮食等方面,零售业态在其中的占比并不突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也很有限,省内更是没有国际化大都市“标配”的高品位 智慧步行街,这样一个既可用于满足中高端消费的重要平台,又可以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因此,改造提升步行街,尤其是改造提升出一条富有我省民族特色并兼具时代潮流元素的国家级、高品位、智慧型旅游商业步行街,不仅可以展现我省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让客户在休闲的过程中感受到我省的独特民族魅力,更可以向客户展示贵州的烟、酒、茶、食、药和水等贵州名优商品以及地方的特色小吃,增强我省旅游业态的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 具体建议一:科学选取规划 商务部曾在2018年7月印发的《商务部办公厅关于推动高品位步行街建设的通知》中明确表示将支持有条件的城市选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步行街进行改造,力争用2-3年时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品位步行街,高品位步行街建设要立足于现有步行街的改造提升,不搞重复建设。鉴于此,我省曾经规模最大、人流最集中、商品最丰富、成交量最多、辐射面最广的“贵州第一街”——市西路,已具备知名度高、地方特色强、区位优势明显等国家示范步行街提升改造试点的基本条件。同时,结合我省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提升贵阳省会城市首位度、发挥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要求,建议按照商务部要求,选取贵阳市市西路作为国家示范步行街的建设试点,将承载着一代贵州人商业记忆的市西路打造成为富有民族特色并兼具时代元素的高品位智慧旅游商业街。这样,不仅能加快贵阳实现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的建设目标,还能成为促进我省消费升级、振兴商贸业的重要抓手,为全省旅游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具体建议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调整优化步行街周边现有路网和交通设施,适当延长街区周边公交运营时间,构建便捷通畅公共交通系统,适应夜经济发展。加大智慧建设投入,建设智能设施,加快5G网络部署,实现步行街无线网络全覆盖。 具体建议三:优化业态结构 应统筹结合民族文化展示、旅游核心吸引、商业体验消费三个方面整体思考,实现传统商业街的形态到文旅商的融合发展。同时,还要围绕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引入各种特色业态,发展夜间经济、假日经济、首店经济,提升流量,塑造国际化的适应贵州旅游业发展态势的城市商业街品牌。对传统商业街区,通过增加文化、历史、旅游等元素,引进布局民族文化主题区域、博物馆、沿河酒吧聚集地等业态,增强步行街的旅游休闲功能;对现代综合街区,可以街市、景观和开放空间为主要元素,引进现代生态建筑概念,将绿色、生态、节能与商业有效结合。制定街区业态准入和退出标准,推动步行街特色化、品质化、多元化发展。鼓励通过产权迁移、回购等形式,整合步行街的物业产权,以利于业态优化调整。 具体建议四:协同发展 无论是民族文化主题区域的建设,还是省内名优产品的集合,都涉及到全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引导和扶持,需要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协调解决跨区域跨部门合作中涉及到的诸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引导及优惠政策兑现等问题。建议从全省高标准推进旅游服务能力建设,促进“旅游+”多业态融合的大局中加以谋划和实施,并根据业态设置,对文创、非遗、扶贫、创业、黔货出山等专项工作给予对应基金支持。 |
|
| 办理答复: 海燕翔委员提出的《关于改造提升步行街推进我省旅游有效提质的建议》收悉。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一、贵阳市培育商业步行街总体情况 商业步行街是城市的商业文化名片、繁荣的象征,是城市运营的点睛之笔;是重振原有商业中心,带动城市新一轮发展强大引擎。贵阳市高度重视商业步行街的打造,2018年底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贵阳市印发了《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成立振兴商贸“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任指挥长,下设12个工作专班,由12位市领导分别领衔推进11条步行街的建设;专门制定《贵阳市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建设及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及认定标准,提出用3—5年时间,重点规划建设、改造提升1条国家级步行街、10条省级步行街的目标任务,同时配套出台持续政策和措施。 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调研指导工作,认真履行领衔牵头职责,健全工作制度、强化统筹调度,理清领衔推进的商圈和步行街发展思路及方向,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形成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强力推动。截至2020年底,贵阳市新建(改造提升)运营的商业步行街有7条,其中,已列入省级示范重点培育名单有3条,分别是:观山湖区贵阳城投CCpark、云岩区市西路特色文化步行街、白云区梵华里步行街;向贵厅申报省级示范4条,分别是:花溪区天河潭贵阳故事街、经济技术开发区多彩贵州出山里、开阳县富晒街、清镇市时光贵州。据初步统计,以上7条步行街总经营面积约32万平方米,经营户共3200多户,2020年累计人流量约12亿人次,零售总额约18亿元。此外,我市正在改造培育的还有南明区贵阳国际大道、凤凰里特色街、青云·市集,乌当区新光里商业步行街、修文县凯悦鑫城步行街、息烽县红色息烽步行街等。拟规划建设的有:云岩区未来方舟酒世界步行街、南明区甲秀滨河街等。 二、贵阳市市西路滨河商业街运营情况 经对市西滨河商业街开展环境合整治、消防通道改造、市西河流域及周边综合环境整治项目(一期)、商铺收储等提升工程,市西滨河商业街已于2017年4月28日开街运营。主街长800米,营业面积12万㎡,目前已经省商务厅下文列入省级示范。 自市西滨河商业街开街运营以来,因受大西门地下通道施工及延安西路(原客车站对面)轻轨2号线施工影响,导致商业街两侧入口3年多均处于施工状态,人流量大幅下降,商业街的商户纷纷提出无力承担租金,并纷纷提出撤柜申请,严重影响商业街的正常经营。截止2021年3月26日,市西路返租21栋商场现已签约商铺4570间,面积约12.2万平(签约率约92%)。其中已改造移交滨河公司运营18栋商场已签商铺约3736间,面积约10.9万平(签约率94%)。未改造移交3栋商场(鸿运、宝安、华龙香狮,贵中公司承担返租资金)已签商铺834间,面积约1.26万平(签约率81%)。目前年返租资金成本约2.68亿元,未签预估截止2021年第2季度需支付租金约8914万元,每年增加返租资金成本约2133万元。与此同时,市西路滨河商业街还存在功能定位模糊、文化内核缺失、同质化经营倾向严重等问题。 三、贵阳市市西路滨河商业街下一步打算 市西滨河商业街曾经创下“贵州第一街”的辉煌,下一步,市、区两级将从以下方面对市西滨河商业街进行提升改造,力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现辉煌。 (一)科学规划定位。结合市西片区城市更新改造,抓紧制定完善“1+3+N”(步行街改造提升总体规划+公共配套设施提升、业态布局优化、交通组织专项规划+夜景照明、主题景观等子规划)规划体系,找准定位。一期对市交委片区进行整体改造;二期对市西路步行街两侧老旧商铺及老旧小区进行更新改造,并将贵阳客车站片区进行重点谋划,解决市西路及周边地块商业文化街区重塑问题;三期与市西河南侧老旧小区进行绑定开发,对贵阳八中、新建小学、海文小学进行更新建设,重点解决教育配套水平不足问题。 (二)突出业态特色。充分发掘贯城河“贵阳文化发源地”特色,通过整治河道、修建沿河步行系统、新修古色店铺,联动市西步行街改造,逐步打造地产开发、旅游文化、商业零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商业街;增加文化、历史、旅游等元素,大力引进民族文化主题区域、博览馆、沿河酒吧聚集区等业态,引进黔萃行等旅游商品品牌,加大贵州文创、非遗以及贵州特色产品支持,助力乡村振兴。 (三)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品牌化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招商活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积极开展首店招商活动,吸引星巴克、老字号等知名品牌连锁企业进驻,不断提升特色商业步行街的知名度。同时,精心策划开展一系列商圈主题文化活动,“以商承文、以文带旅、以旅兴商”理念,每年定时定点举办有较大影响力美食节、庙会、文化旅游嘉年华等大型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以“周周有活动,月月有精彩”为原则,持续组织“小而精”的宣传推广活动,吸引外地游客来此感受贵阳文化。 (四)强化运营管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向社会招募有专业背景和运营实力的商业规划及招商团队对市西步行街进行运营管理,委托其负责商业资产的业态规划和运营,并设定考核指标和退出条款,筛选有能力有经验的优质团队;制定街区业态准入和退出的标准,优化业态组合,提升服务功能等。 (五)突出大数据特色。依托5G技术推进智慧街区建设,建立“1+2+3+N”的5G服务架构,即:一个大数据信息中心、两大平台(管理、指挥平台)、三维服务(面向政府、游客、商家服务)、N项应用(智慧交通、智慧消防、移动执法、智慧商业等),实现政府管理的智能化、游客服务的智慧化,让商家的销售更自律,让游客购物更愉悦,实现商家运营的智能化。 2021年5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胡海荣;联系电话:8798966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