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全省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大力发展黔艾系列品牌艾草全产业链推动贵州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5-06-03 10:59:21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5〕14号 类别:A
政协委员:何顺峰 届次: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标题:关于大力发展黔艾系列品牌艾草全产业链推动贵州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编号:5045
主办单位: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通过对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中共贵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学习,领会高质量发展是政府及企业优先遵循的原则,通过对黔西南、安顺市及贵阳市景区康养、森林康养及部分养老院康养调研,发现全省康养产业发展还没有健全体系、没有明确突出方向、没有吸引人项目和方式、缺乏康养技术人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支撑……经过各地走访调研及外省康养模式经验总结,认为发展黔艾系列品牌艾草全产业链,是解决这些发展康养产业存在问题最有效途径之一。 一、当前艾草产业发展情况 (一)全国艾草产业发展情况 艾草记载已有3600多年使用历史,自古以来艾草被誉为“中药之王”,全草可入药,艾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除艾草的医用灸用功能外,可以日用、食用,艾草中药产值最大品种,艾草全产业链产值近千亿,国内艾草产业状况如下: 1、河南南阳宛艾:从事艾草全产业链有千余家企业,2023年综合产值超过150亿元,艾草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2、湖北蕲春蕲艾:2023年蕲春县以蕲艾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产值近10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近30万人就业。 3、山东潍坊发展艾草全产业链,开展太保灸全民艾灸、山东博兴开展热敏灸全县村村覆盖及江西开展热敏灸全产业链百亿产业。 (二)贵州各地及贵阳艾草产业发展情况 贵州省近年除安顺市黔郡艾外,在黔西南州有贵州省贵之艾生物有限公司、在毕节有贵州黔艾堂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在黔南州有贵州黔艾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在遵义市有务川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当地艾产业的龙头企业,安顺黔郡艾经过四年多努力,在镇宁自治县建立了从艾草种植、加工、艾产品研发、生产、艾灸康养旅游,艾灸特色技术培训、灸疗灸养连锁、全国艾灸优势技术“黔郡百病灸”输出等艾草全产业链。 二、贵州发展艾草康养产业存在问题 一是整片种植艾草土地很难解决。 二是企业与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少,地方政府对产业不太了解,重视不够、行业主管部门对产业认识不够。 三是企业推广力度不够。 四是企业融资困难。 五是科研人才康养人才缺乏。 六是康养产业未作长远规划。

具体建议一:建议建立黔艾系列品牌标准化艾草种植示范基地

在地方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招商引进从事艾草产业企业或现有艾草企业,因地制宜在全市范围内解决土地问题,大力发展艾草种植,给予农民特别扶持,特别发挥林下经济种植,其他艾草产业企业一道共同黔艾系列品牌艾草种植供应示范基地。

具体建议二:建议建立黔艾系列品牌产品生产研发基地

企业与通过与高校合作建立黔艾产学研战略合作,引进专业的高校研究人员,与企业技术人员强强联合,以产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开展黔艾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及艾草系列产品研发工作,改良产品生产工艺,制定黔艾系列产品生产标准,研发黔艾系列产品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灸疗和日用产品。

具体建议三:建议建立黔艾艾灸特色技术科普及人才培训基地

一方面,面向全国各级医院招生,面向基层招收学员,为社会、为基层培训和输出更多专业的中医灸疗人员;在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持下,与各高校开展合作,培养艾灸专班人才;同时与省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部门合作,成立黔艾职业培训学校,推动艾灸职业培训,把贵州打造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输送艾灸职业人才基地。

具体建议四:建议打造黔艾系列康养养基地及康养品牌

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加强中医及艾灸文化科普宣传,以“多样化”、“灵活化”的形式让“艾灸进机关”、“艾灸进社区”、“艾灸进企业”、“艾灸进学校”“艾灸进乡村”等活动成为常态,与民政部门养老机构合作,打造15分钟艾灸圈,在乡镇打造馆馆有灸,阁阁有艾,建设贵阳市全民艾灸局面,同时在全市各旅游景点、各大酒店宾馆、养老基地、康养基地输送和培训灸养人员和灸疗产品,提供灸疗灸养服务。

具体建议五:建议打造医疗及康养连锁机构黔艾系列品牌

鼓励企业开展连锁经营及加盟经营,先在各市及各区县直营,后扩展到全省加盟,面向全国加盟经营。

具体建议六:建议做黔艾系列品牌康养规划,打造黔艾会议会务品牌

由政府、行业部门和企业强强联合,在贵阳一年一度开展黔艾品牌产业或品牌产业链的相关学术或产业发展会议,打造黔艾会议品牌。

办理答复:

省卫生健康委:

何顺峰委员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黔艾系列品牌艾草全产业链推动贵州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一、关于“建立黔艾系列品牌标准化艾草种植示范基地”建议的办理情况  

近年来,贵阳贵安围绕“生态立市”这条主线,全力推进林下中草药、食用菌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160.89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116.07亿元,林下中草药种植达4.15万亩,产值达2.55亿元,林下艾草种植200亩,主要位于息烽县养龙司镇茅坡村。艾草在我市种植面积较低的原因主要是其对阳光需求较高,不适于林下种植,加之我市空气湿度高,艾草不易储存。

我市大力支持林下中药材(包含艾草)种植的主要做法:一是指导各区(市、县)制定推进方案,主动为引进经营主体服务,指导开展林地流转,落实种植地块,协助解决生产所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强化资金与技术保障,利用贵阳市政策性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探索开发“乡村振兴产业贷”等金融产品,为艾草等中药材种植提供贷款贴息支持;指导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发林下产业保险产品,争取将林下艾草、黄柏、黄精、天麻等重点产业纳入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范围;联合贵州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将艾草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纳入技能培训,提升生产水平。三是加大对林下种植主体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省级产业项目补助资金,用于补助林下种植主体。四是加强利益联结与助农增收。通过“资源入股”“劳务收入”“效益分红”等模式,鼓励企业参与艾草产业链,例如,国有林场、村集体与龙头企业合作,实现林地流转与收益共享,确保农户通过多途径增收。

二、关于“建立黔艾系列品牌产品生产研发及人才培训基地”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是强化专业建设。围绕中医药、康养相关领域,督促指导市属职业院校开设中医、康养相关专业,设置相关课程,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市16所职业院校开设有52个中医药、康养相关专业,在校生规模1.9万人,每年培养毕业生6000人左右。二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组建了贵阳贵安健康医药产教融合联盟,市属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实践基地,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校任教,积极开展中医药、康养相关专业人才培训,每年培训2000余人次;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通过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三是加强技能培训。2024年,市卫生健康局安排市内6家中医医院为培训单位,面向全市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师开展刮痧、拔罐、中药泡洗、穴位敷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人数300人。四是强化科研创新。我市围绕省市重点发展的健康医药、养老服务、生态特色食品等产业发展,建成了贵州省第一所全日制公办职业本科大学、全国第一所康养特色卫生健康类职业本科大学——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大力培养康养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建有贵州省药用资源康养产品工程研究中心、贵州省健康养老协同创新中心、中药民族药产业学院等高端产学研平台,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康养产品研发等,已组建科研团队48支,年均推动实施纵、横科创项目达100余个,累计开发康养特色食品40余种。

三、关于“加大黔艾宣传并融入康养基地”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贵州省中医药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实施《中国中医药专项行动项目实施方案》,开展“中医药——健康进万家”及“千名医师讲中医”活动,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和中医阁,将中医药适宜技术(含艾灸相关疗法)推广到基层,全面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让中医药文化更广泛融入群众生产生活,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如,将艾灸相关专业知识作为科普宣传内容,在全市中小学进行科普宣传教育;如,会同贵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开展了以“针艾润黔地 灸法进万家”为主题的“2022年健康中国中医药专项行动”,包括健康体检、痧疗、罐疗、针灸、健康咨询等,推广普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中医治未病理念,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作用;再如,为推动艾灸进社区,由我市政协出资在清镇市时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卫生室开展试点,努力打造成为艾灸进社区的试点典范。二是康养产业健康发展,将“中药材+康养”纳入产品规划,示范推动康养产业发展,推出了艾灸、艾草足浴、艾草瑶浴、艾蒸等中医理疗项目,同时将艾草精油、香薰、枕头、茶饮等作为康养旅游伴手礼,形成丰富多样的艾草康养产品。此外,我市充分利用省级林业改革发展资金,为森林康养基地提供贷款贴息补助,财政补助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森林康养基地提升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高规格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引进理念先进、经验充足的研发团队、投资团队和经营团队,实现“医、康、养、健”相关领域深度融合与发展。支持黔艾系列品牌做大做强,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发展。若省级部门出台支持黔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件,我市将深入抓好贯彻落实。

2025年5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青;联系电话:87989665)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加快开源鸿蒙产业在贵州落地发展的提案
下一篇:关于加强数据基础设施领域“两重” “十五五”重大项目前瞻谋划的提案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