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开源鸿蒙产业在贵州落地发展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5-06-03 11:04:35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5〕15号 | 类别:A |
政协委员:罗佳玲 | 届次: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
标题:关于加快开源鸿蒙产业在贵州落地发展的提案 | 编号:1267 |
主办单位: |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开源鸿蒙作为面向万物互联、具备完全自主可控特性的下一代操作系统,目前已成功跻身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统之列。近年来,全省在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的同时,紧跟国产化技术趋势,与华为持续深化合作,加快打造贵州智能产业新生态。但在开源鸿蒙产业落地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与难题。一是缺乏顶层设计牵引。目前全省正加大信创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力度,但针对开源鸿蒙的专项支持政策和具体举措尚显不足,需要顶层规划,同时开源鸿蒙在行业应用场景的探索主要依赖企业自发推动,缺乏政府主导的产业孵化专项工程和重点项目,示范效应和影响力较弱。二是产业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开源鸿蒙作为万物互联时代新技术驱动的产业升级大机遇,深圳、武汉、成都等地相继建设鸿蒙产业创新中心、产业赋能平台,借助产业政策引导、场景开放、资金补贴、专项项目等措施,推动鸿蒙产业快速发展,但目前省内鸿蒙产业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较滞后。三是鸿蒙产业人才较为短缺。开源鸿蒙产业作为根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机遇,专业人才是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省内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产业企业等在开源鸿蒙、AI等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储备及培养明显不足。 具体建议一:强化顶层设计 建议由政府牵头成立开源鸿蒙数字产业落地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培育开源鸿蒙数字产业的相关政策、产业落地行动计划,推动行业示范场景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具体建议二:打造生态联盟 建议由政府主导建设贵州开源鸿蒙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成立鸿蒙产业生态联盟,打造鸿蒙感知产业园,开展公共技术研究、标准规范制定、鸿蒙适配、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工作,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和生态聚集。 具体建议三:构建全域感知体系 建议以贵阳贵安为试点,以鸿蒙为底座,建设城市全域感知体系及融合服务平台,牵引南北向生态伙伴,共同孵化场景、打造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国标杆城市,打造西部“鸿蒙之城”新名片。 具体建议四:强化人才培养 建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省内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产业企业等开展开源鸿蒙及物联网技术研究,建设开源鸿蒙产业学院,开设鸿蒙物联网课程体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
|
办理答复: 省大数据局: 罗佳玲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开源鸿蒙产业在贵州落地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一、贵阳贵安推动开源鸿蒙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数字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广泛推动大数据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引进各类数据(算力)中心。2025年1—2月,贵安新区签约落地云端辉鸿智驾云算力池、招商银行贵安云数据中心产业园2个项目,其中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1个、累计达到24个(其中,建成投运11个、在建9个、待建4个)。2025年1—2月,以数据中心为重点的大数据领域完成固定投资21.54亿元;规划标准机架达到144.49万架,上电机架13.74万架。新部署算力卡4.3万张、累计达25.65万张,新增算力规模10.76Eflops、累计达66.76Eflops,其中智算占比超95%。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达9.77亿元、增长10%,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64亿元、增长16%;规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完成营收104.15亿元、增长16.82%;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营收9.15亿元、增长132.15%。二是加速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出资1000万支持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并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贵阳贵安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合作协议”,推进制造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全流程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数字车间建设改造,提升工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 (二)全域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根据国家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建设部署,贵阳贵安明确以华为、贵安发展集团等重点企业为坚实依托,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发展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深化城市场景开放,促进以城带产,提升产业聚合力。目前,已成立工作专班,由国内头部咨询机构主笔顶层设计,华为提供技术支持,共同编制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申报方案,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正在对具体建设工程进行甄选细化,已完成第一轮建设工程梳理,拟于近期向国家数据局汇报。 (三)人才培养与产教融合成效显著。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是联合华为云,面向清华——贵州大数据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开设技术沙龙,提供华为云DevCloud平台实操课程,覆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助力本地人才技能提升;依托华为人才中心构建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已成功举办34场华为赋能培训班、3场华为行业大赛,累计培养本地ICT工程师和企业家超3000人次,颁发华为开发者认证450余张;连续举办3届鲲鹏应用创新大赛和2届华为开发者大赛,吸引1400余名选手、300余支团队参赛,覆盖省内30余家重点企业和20余所高等院校。目前,贵阳市4所市属高职院校中开设相关专业点31个,在校生规模达1.4万余人,年均毕业生4000人左右;开发有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省级一流核心课程2门。二是依托华为工程师培训中心,利用华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资源,为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2024年累计接待华为内部员工硬装实践9500余人次,完成对外培训205个班级;2025年首月即实现94名华为员工实践培训,完成12个班级、超5000人次的培训任务,为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创新动能。在产教融合方面,与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13所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共建集成电路数字化教育云平台、鲲鹏昇腾产教融合育人基地等特色项目。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顶层设计。依托“强省会”工作领导小组数字经济指挥部,加快数据标注、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领域顶层规划设计,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明确政策导向、细化行动路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支持与有力的组织保障,助力开源鸿蒙数字产业在省内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二)打造生态联盟。依托华为软件开发者创新中心,组织企业开展信息系统国产化适配,降低核心业务系统对非国产化组件依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开展公共技术研究、标准规范制定、国产化适配、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工作,逐步打造鸿蒙感知产业园,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和生态聚集,助力贵阳贵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构建全域感知体系。以开源鸿蒙操作系统为核心底座,以全域物联感知城市公共设施改造项目为牵引,打造城市全域感知体系及融合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各方资源,牵引华为云生态伙伴,共同孵化多元应用场景,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西部“鸿蒙之城”新名片,为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样本。 (四)强化人才培养。依托华为人才中心和工程师培训中心,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产业企业持续开展数字产业人才培养、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基地,开展开源鸿蒙及物联网技术研究,开设鸿蒙物联网课程体系。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 2025年5月2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孙正利;联系电话:87989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