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全省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打造贵州粮食种业高地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5-06-17 10:26:24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5〕20号 类别:A
政协委员: 届次: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标题: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打造贵州粮食种业高地的建议 编号:4344
主办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一、我省在发展种业领域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育种研发能力弱。研发新品种的平均时间达6—8年之久,每年需投入大量的科研成本。 (二)产品审定实用性弱。一是品种试验和审定程序的设置与生产需求脱节;二是受到商业利益的驱动,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审定的公正性受到严重影响;三是现有试验设计和复杂审定程序导致育种的效益和创新能力大大降低。 (三)种业人才后备力量弱。科研团队建设两极分化,青黄不接。种业科技人才老龄化问题出现,从事农业科研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导致科研团队梯队培养困难,接蓄力不足。 二、建议通过五大行动打造种业高地

具体建议一:种质资源保护行动。

一是开展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持续开展全省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工作,全面查清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对新收集的资源实物和数据进行整理,并开展初步鉴定评价以及编目入库保存。二是开展资源精准鉴定评价。对具有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进行多年的重要性状表现和基因型精准鉴定及综合评价,挖掘高产、优质、广适、多抗、养分高效利用、适宜机械化等重要性状突出的育种材料,构建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库,为种业企业育种提供高效服务。三是建立健全资源保护体系。推进构建包含各类作物种质资源基本信息、特性信息和分子信息的数据库,提高种质资源管理利用信息化水平。建立可供利用种质资源目录公布机制、种质资源共享利用与信息反馈机制,提升种质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建议二:种业创新攻关行动。

一是筹建高水平种业实验室。举全省之力筹建高标准种业公共服务中心,探索建设省种业研发育种的”O”综合服务体系。二是组建高水平育种科研队伍。从省内科研院所优中选优,同时引进外省产业领军人才,组建一批高水平育种科研队伍。借鉴海南省种业实验室新型职称评聘模式,拓宽职称评审渠道,推动人才发展起到作用。三是推进育种联合攻关。按照种业“理论创新-技术集成-设计育种-产业孵化”全链条布局,针对种子“卡脖子”关键问题和贵阳贵安农业发展需求,采用“揭榜挂帅”、自主部署等方式进行攻关。

具体建议三:种业企业扶优行动。

一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建立科研院所与种业企业商业育种研发合作模式,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按照研发、转化、科研紧密联合的原则,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扎实促进科技、产业的协同发展。二是加快种业企业提档升级。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规模优势,打造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企业。加大对种业企业项目支持,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不断完善项目库建设,以项目推动种业企业发展壮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用好《贵州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不断完善科技成果处置、权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发挥贵州贵阳(观山湖)现代种业产业园的转化平台作用,推动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向优势种业企业转移,促进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

具体建议四:种业基地提升行动。

一是打造现代农业(种业)示范平台。积极与海南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联动,借助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区等对外开放合作平台,扩宽种业产业平台资源,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平台、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中心,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形成省级引领,市级差异化发展,服务全省的“1+1”发展格局。二是推进种业基地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助力种业基地健全田间各项基础设施,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制种信息化、过程自动化、结果智能化,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全面提升种业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三是健全良种供应应急保障体系。加强省级储备种子管理,进一步优化储备结构,增强应急保障针对性。完善农作物供种应急预案,加强良种供应应急工作指挥,确保全省种子的应急调度能力,落实种子仓储、运输、加工等应急能力建设和维护。建立健全种源风险预警机制。

具体建议五:种业市场净化行动。

一是加大品种权保护力度。以保护取得植物新品种权品种为重点,通过发布公告、建立举报制度,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力度,切实维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种业科技创新。二是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强化种子企业和行业准入管理,面向社会公示合法资质企业和诚信评价结果,严格按照授信规模加强种子企业监管。将近年来有套牌侵权、制售假劣、存在不规范生产经营等行为的生产经营主体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对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或涉嫌重大种子案件、投诉举报较多的企业,加密检查抽查频次,实行品种检查全覆盖。从源头发力,特别是在品种审定、登记以及植物新品种授权环节,严把入门关,避免大量重复性品种以新品种名义进入市场。三是加强种业市场监管。持续开展种业监管执法活动,强化品种源头治理、质量全程管控、种业监管执法和基础支撑保障,充分发挥部门协同作用,重拳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违规行为,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全力保障生产用种安全。

办理答复:

省农业农村厅:

九三学社省委提出的《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打造贵州粮食种业高地的建议》提案收悉。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贵阳市深入贯彻实施中央和省种业振兴行动决策部署,将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做优做强现代山地都市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之一,不断创新创优现代种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种业科技创新、特色优势种苗繁育、良种推广服务、种业企业培育等方面政策支持,“一基地一院站一总部”为代表的种业科研平台相继落地(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贵阳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全省首个畜牧业院士工作站、德康种业总部),筑农高科水稻育种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2024年种业企业达65家,种业产值超过10亿元,种业高地加速形成。

(一)完善种业创新发展机制。先后出台《贵阳市山地特色农业种业创新高地发展规划(2022—2025)》(筑农通字〔2022〕52号)及《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关于支持贵阳山地特色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现代种业发展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种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实施种质资源保护行动。深化政研企合作,重点开展粮油、蔬(食用菌)、果药茶等种质资源保护圃、原生境保护区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目前,建成贵州省猕猴桃种质资源圃、贵阳桃种质资源圃、贵阳贵安农作物种质资源圃以及全国资源数量最多的朱砂根种质资源圃,地方鸡活体基因库建设加快推进,“一库多圃”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初步构建。全国第三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征集以来,提交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340份。

(三)实施种业创新攻关行动。支持育种创新、技术研发平台建设、育种创新联合攻关、新品种选育、成果转化及育种创新基地建设。一是推进育种联合攻关。加快蔬菜、食用菌等5个全产业链科研创新平台二期建设。持续推进与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共建种业高地战略合作,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种业企业开展“智能装备赋能数字种业”交流对话。引导125家企业主体入驻贵州贵阳(观山湖)现代业产业园,以岳麓山贵阳种业创新中心为纽带,招引12名院士专家成立专家工作室。引进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在贵阳贵安建立粮油作物试验基地。二是提升种质检测能力。建成种子质量田间鉴定圃、贵阳市种子质量检测鉴定中心,自主开展种子样品与品种纯度鉴定。强化与华智生物质量检测合作,投入运营华智检测(贵阳)服务中心,开展品种真实性鉴定、种子纯度鉴定、种子常规检测等业务,有效提升种子质量监控能力。

(四)实施种业企业扶优行动。通过支持企业主体培育提升、引进优质种业企业、打造属地种业联盟等举措,扶优配强种业企业矩阵。一是深化政研企合作。支持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金农、力合等企业研用结合开展商业化育种,建立“企业+科研院校+基地”的育种创新攻关平台。二是支持种企发展壮大。支持现代种业集团打造全省种业领军企业,建设食用菌、山地特色蔬菜、辣椒育种创新平台;支持贵州筑农高科开展“育繁推”一体化建设;支持贵州贵猪建设万级生猪精液生产实验室等。三是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充分发挥贵州贵阳(观山湖)现代业产业园转化平台作用,促进现代种业、力合农业、金黔农业、鑫玉竟世等企业与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五)实施种业基地提升行动。通过种业基地信息化建设、打造现代种业示范平台、加强繁种基地建设管理等举措,提高繁种能力和供给水平。一是数智赋能种业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支持贵州鑫玉竟世建设贵阳市“六化”玉米制种基地建设,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标准化、远程化作业;支持贵州汉方药业有限公司建设朱砂根、土党参良种繁育基地、息烽县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建设,配套智能监控设施等,实现制种信息化、过程自动化、结果智能化。二是打造现代种业示范平台。有序推进崖州湾贵阳试验基地建设,加快打造高能级对外合作平台、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平台。发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在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核心种源创制及品种精准培育等优势,组建省内玉米、油菜、制曲小麦育种团队,开展适应性试验和新品种选育。三是加强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定《贵阳市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制度(暂行)》,加强种子仓储、运输、加工等应急能力建设。2024—2025年度,贵阳市承储省级救灾备荒种子47万公斤。

(六)实施种业市场净化行动。加大知识产权培训宣传力度,健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格生产经营许可和备案监管,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营造种业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新品种保护宣传。安排专项资金奖励贵州友禾、国药集团同济堂等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举办农作物种子专题培训、放心农资进村下乡等活动,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和培训力度,提升种业企业、从业人员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能力。二是严格生产经营监管。严格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审批,核发许可证54张,2025年以来完成2家资质复核,换发主证1家、更新副证1家。加强种子生产经营备案管理,全市主要农作物种子销售备案品种1100余个,备案率达100%。三是加强种子市场监督检查。采取“县级全覆盖、市级抽查、部门配合”方式,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综合行政执法部门针对全市728家农资经营门店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春耕期间检查经营门店1306家次,发现违法案件线索13条,实现门店100%覆盖。四是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查处制售假劣种子、假冒侵权、“白皮袋”种子、未审先推、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2025年以来共立案调查种子案件15件,罚没款共计10650元;移交省市抽查问题线索24条,处理质量监测和监督抽样不合格问题5个,群众举报线索3条,案件处理反馈率达100%。

二、下步工作举措

贵阳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对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深化机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强化工作落实,为全省种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省会贡献。

(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完善“一库多圃”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本地种质资源储备,联合育种创新平台、科研院所共同开展攻关,推动特色种质资源商业化开发,延伸产业链价值。

(二)加强育种创新攻关。建立健全育种联合攻关机制,集成应用生物育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推动数智化研发与成果转化、基因技术与智能化育种突破,实施品牌化战略,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和地方特色的知名种子品牌。

(三)加强种繁基地建设。推广“企业+科研机构+农户”模式,建设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贵阳粮油作物试验基地为核心、南繁育种科研基地为辅助、企业本地育种科研基地为支撑的农作物“1+1+N”育种创新体系,聚焦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优质种子(苗)繁制基地,提升供种能力。

(四)加强良种推广应用。完善种子质量检测体系,建立转基因快速检测常态化机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育种创新、繁种基地建设等环节的衔接和协同,聚焦稳粮保供服务支撑和主导产业“特优”发展目标,系统推进优良品种鉴选、示范、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

(五)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强化农作物新品种保护力度,严格种子备案,规范市场秩序。加大抽查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无证生产经营等违法行为,护航农业生产。

2025年6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胡海荣;联系电话:87989665)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规范贵阳市及我省高速公路交通秩序的提案
下一篇:关于推动贵阳市打造“西南重要演艺市场”的提案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