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市政道路设施管理维护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5-06-17 10:31:3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5〕22号 | 类别:A |
政协委员:陈菊丽 | 届次: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
标题:关于加强市政道路设施管理维护的提案 | 编号:4452 |
主办单位: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我省城市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道路基础设施投入大,极大的方便了居民的出行。但也要看到由于对城市道路的管理和维护没有做好预安排,导致城市市政道路却出现了“肠梗阻”,道路配套设施也没有及时跟上,路灯不亮,地下通道常年积水等等问题。这些问题虽小,却让老百姓的百姓的幸福感、体验感大打折扣。那么,关于如何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加强市政道路设施管理和维护则成了重中之重。 一、存在的问题 (一)道路下水道井盖的管理不到位 下水道井盖的管理看似非常小的问题,却往往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在贵阳、遵义等地,下水道井盖的铺设还存在低于路面、不平整等情况。同时由于对井盖质量管控不严,往往导致在投入使用短时间后就损毁的情况,轻则导致路面积水、垃圾堆积,重则影响到行人的人身安全和往来车辆的安全,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 (二)路灯、道路标识、信号灯等交通配套设施建设不及时 例如,南明区二戈寨富源中路沿线五六公里,路灯长期不亮,导致沿线市民出行受到很大影响,为此,也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究其原因,南明区市政部门回复,因为该路段还未进行移交,市政部门无权进行管理。道路指示牌指示不明晰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例如:花溪区龙燕路,道路上方安装有一块指路牌,结果指路牌信息不全,只标明沿途地名,却未标注公里数。究其原因,在咨询花溪区以及贵阳市7个职能部门,因各部门互相推诿,导致路牌信息出现缺失现象。花溪区孟关大道与富源路交叉丁字路口处,由于该丁字路口未安装信号灯,导致周边业主及市民出行只能横穿马路,期间,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究其原因,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花溪区分局民警表示,由于该路段处于花溪区与龙里县辖区交界处,涉及行政辖区归属权还处于争议阶段,故未安装信号灯。 (三)管理权属不明,相互扯皮推诿 例如:云岩区数博大道黎苏路地下通道,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建设单位未能完善相关市政设施,目前,该路段有三个地下通道,其中,在黎苏路和马王街十字路口处的地下通道,长期垃圾满地,每逢下大雨,地下通道就会被淹没,市民无法通行。在女子学校后门位置的地下通道,通道内长期无人打扫,成了一个露天“公厕”,大小便满地都是。究其原因,各个职能部门及辖区街道办均表示“由于该道路还未移交,不归我们管”。 (四)前期设计不合理出现“断头路” 乌当区航天路,在靠近保利公园小区大门200米处,这里有一条“断头路”,如果道路通车,市民前往东二环和中环路将会十分便利,但是断头路不但阻碍道路交通,而且浪费国家资金。究其原因,称是道路设计存在瑕疵,一旦开通会存隐患。 具体建议一:(一)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对井盖的管理。 针对下水道井盖这一老大难问题,建议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管理。在井盖上标识二维码,让群众对井盖的生产日期、使用年限及时的了解。如有损坏的情况好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同时也便于加强对井盖质量的监督; 具体建议二:(二)加强对道路标识和配套设施维护的监管。 在面临路灯等市政设施维护不足的情况下,建议定岗、定人、定点进行管理,同时成立专班,以做到明确管理单位和责任人。针对道路归属权模糊不清问题,政府部门必须要迅速设定好移交流程及交付时间,不能一味的往后拖,必须责任到人。 具体建议三:(三)实行首问负责制,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要贯彻落实好市长热线等窗口部门的首问负责制,及时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建议走“群众监督路线”,让百姓随手拍,聘任义务监督员,做好群众监督机制,让相关职能部门有所作为。建议将此项工作纳入相关职能部门年终考评,直接与绩效挂钩 具体建议四:(四)做好规划调整工作,解决“断头路”问题。 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规划,做好资金安排,防止出现“断头路”的情况。对前期规划出现的问题,要通过后期调整,弥补前期的不足。 |
|
办理答复: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陈菊丽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市政道路设施管理维护的提案》收悉。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一、关于“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对井盖管理”建议的会办意见 近来年,我市持续推进窨井盖安全管理工作,补齐设施安全管理短板,着力解决窨井盖管养维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脚下安全”。积极推动全方位全流程城市窨井编码管理模式,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应用,依托“智慧城管”平台,将窨井盖安全管理纳入智慧化监管。按照《贵阳贵安城市窨井盖综合治理导则(试行)》等技术标准,各区(市、县)严格落实“一井一编码”精细化管理,明确编码原则、编码标识牌样式及安装位置,在治理的排水检查井内安装独立的编码标识牌,并同步在“智慧城管”井盖管理板块进行窨井盖产权登记、编码录入和治理信息录入。目前,已安装并录入“智慧城管”系统排水井盖编码标识牌10万余座。 二、关于“加强对道路标识和配套设施维护监管”建议的会办意见 (一)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根据中央和省关于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以及推进“放管服”工作的有关精神,2019年,我市开展了市级城市管理事权下放,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为主、重心下移”的管理体制,实现了城市管理责任与权力相匹配、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管理与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格局。目前,市政道路设施管理维护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属地政府负责。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各部门工作职责,我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担权责范围内市政道路设施管理维护职责,同时督促、指导各区(市、县)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按照相关规范文件要求,切实做好权限范围内已接管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 (二)切实做好市级已通行未移交市政道路的管护。为保障市级投资已通行未移交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良好运行,2019年1月,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市级投资已通行未移交市政道路管理工作的通知》(筑府办函〔2019〕10号)。文件明确了管理主体、维护管理、经费渠道等相关问题。一是在管理主体方面,按照“建管分离”的原则实行属地管理,由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已通行但未完成移交的市级投资市政道路日常管理工作负总责,具体负责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交通通行等综合管理和执法工作。建设单位和市综合行政执法、住建、交管、自然资源等部门配合属地政府做好相关管理和执法工作。二是在维护管理方面,建设单位负责已通行未移交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的质量维护工作,负责对质保期内工程质量缺陷等问题进行整改,确保道路及附属设施正常安全运行,负责按照合同约定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履行质量责任。市、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按监管责任划分,督促指导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履行工程质量责任;负责市级投资已通行未移交市政道路及附属设施的工程质量检查,对工程质量存在缺陷提出整改要求,并负责督促、指导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和维护。三是在经费渠道方面,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交通通行等方面的管理类费用,原则上由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承担;工程质量维护费用,质保期内由建设单位按相关规定解决,质保期结束后,由属地政府或建设单位向市政府请示,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研究解决。 三、关于“实行首问负责制,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建议的会办意见 我市12345热线是党委政府链接企业群众的“连心桥”,积极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难点痛点问题。据初步统计,2025年以来,我市12345热线接到涉及市政道路设施类诉求共计25050件,已处置23802件,处置率95.02%。其中,涉及交通设施类9679件(包含地下通道、交通标志牌等设施),占比38.63%;公用设施类3805件(包含路灯、立杆等设施),占比15.18%;环卫设施类3623件(包含公共厕所、化粪池等设施),占比14.04%,井盖设施类1341件,占比5.35%。以上问题都予以妥善解决或进行了及时有效沟通。主要做法: 一是根据《贵州省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诉求工单办理实行首接负责制”,我市12345热线建立了跨部门、跨地区协调联动机制,明确各部门、属地在处理12345案件中的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对于涉及多部门、多地区的诉求,建立联合办理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研究解决问题。 二是建立了与纪检、督办督查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将企业群众高频、反复、多次投诉工单纳入群众身边实事内容进行查办,特别是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和办理质效不高、群众评价较差、协同配合不力的进行问责。对诉求办理不深入不具体、治标不治本、问题浮于表面,以及流程式办理、笼统式回复、急冲冲结案的进行专项督办通报。 三是通过企业群众投诉、咨询和反馈,以及对各级各部门诉求办理情况统计汇总分析,精准识别各部门在服务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以月、年为周期,将各级各部门诉求办理情况公布在市政府门户网站12345热线运行情况专栏,2025年以来,已发布4期,成为监测各级部门履职尽责的“曝光台”。 四是开通12345热线微信小程序“市民上报”及“在线客服”功能,群众可直接上传现场图片或视频进行投诉,同时也可在线查看工单处置进展,处置完毕后可对责任单位处置情况进行评价。截至目前,12345热线微信小程序关注人数已达104784人,同时在省内率先开通5G视频客服,实现政策解读“屏对屏”、问题定位“实景化”,构建便民服务新模式。 四、关于“做好规划调整,解决‘断头路’问题”建议的会办意见 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打通城市“断头路”工作,畅通城市微循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2020年以来,已打通“断头路”67条,共83.37公里,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运行效率。同时,严格遵照我市出台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对新建及改扩建道路项目进行交通影响评价审查,重点审查项目周边交叉口间距、相邻地块连通性,确保新建道路项目与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形成有效衔接,避免出现新的“断头路”问题。 五、关于几个具体建议的会办意见 (一)关于孟关大道与富源路交叉路口未安装交通信号灯问题。该路段处于花溪区与龙里县交界处,目前行政管辖权仍有争议,未安装交通信号灯。鉴于该路口存在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为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花溪区采取临时措施,于2024年3月在该路口增设了简易交通信号灯。后续核实清楚管辖权后,花溪区将积极安装交通信号灯及标志标牌标线等设施,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二)南明区二戈寨富源中路沿线路灯长期不亮问题。据查,该路段由于管理缺失造成线缆、变压器等设备多次被盗,致使路灯不亮。2025年4月,市政府、市政协有关领导共同到现场开展督办,要求南明区有关部门抓紧开展路灯整改及资金申报工作。现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三)云岩区数博大道黎苏路地下通道问题。2024年2月9日,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批示要求认真研究,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强化该路段的管理维护。2024年7月,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市相关部门组织对行人通行过街设施进行了完善。一是完成了北京西路地下通道整改工作;经过整改,北京西路地下通道照明恢复、墙面修复完整,行人通行得到保障。二是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对马王路地下通道采取临时封闭措施,并在马王路与数博大道黎苏路十字路口施划过街斑马线,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后续待具备实施条件后,再行组织完善马王路地下通道相关设施。 (四)乌当区航天路“断头路”问题。据查,该“断头路”为乌当区新都路道路工程,属乌当区航天立交项目的组成部分。现该立交项目已建成通车有奶牛场至航天路右侧匝道和航天路至二环机场右侧匝道,但因项目建设主体中天城投集团陷入经营困局,筹措建设资金存在困难,剩余3条匝道建设推进缓慢。目前乌当区政府正在研究解决措施,积极筹措资金推动项目建设。 2025年6月11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孙正利;联系电话:87989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