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政协提案全省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于在贵阳打造“民族巡游大联欢”为主体的文旅融合新IP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5-07-01 09:56:30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5〕24号 类别:A
政协委员: 届次: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标题:关于在贵阳打造“民族巡游大联欢”为主体的文旅融合新IP的提案 编号:3017
主办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2024年5月,来自我省各市(州)2700余人组成的25支巡游方阵在贵阳主城区沿巡游路线行进,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综合效应。刮起了“最炫民族风”,奉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民族文化盛宴;集聚了火爆人气,为周边商圈街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提升了城市形象,全方位、全景式地传播贵阳历史文化街区、现代都市风貌等,提升了省城知名度和美誉度;激活了历史记忆,勾起广大贵阳居民对喷水池节日盛况的回忆。不仅是对“中国旅游日”的献礼,更是贵州“四月八”民族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对此建议,以民族巡游大联欢为主体,打造文旅融合新IP。   一、延伸打造文旅新IP的必要性   (一)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竞争力   标杆性节庆活动是城市软实力传播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贵阳塑造了爽爽贵阳、林城贵阳、避暑之都、生态文明城市等形象,但是缺乏民族文化品牌形象。历史上少数民族最早开发贵阳这块宝地并创造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打造民族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把贵阳打造成为在全国拥有民族节庆品牌的省会城市,可让“爽爽贵阳”增添别具一格的独特灵魂,不断丰富贵阳城市名片,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竞争力。   (二)推进文旅融合带动经济发展   当前塑造城市节庆品牌已成为各大城市增长的新动能,这也是城市“破圈”传播,将资源禀赋兑现成商业价值的重要选择。

如云南省西双版纳泼水节、广西“壮族三月三”、广东英歌舞,我省火爆出圈的“村超”“村BA”等,都为地方带来了超高人气和经济收益。围绕民族巡游大联欢打造文旅融合新IP,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动,以新项目、新场景、新消费、新体验全方位带动文旅综合消费,可以激发贵阳旅游经济活力,推动我省旅游持续蓬勃发展。   (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   节庆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围绕民族巡游大联欢打造贵阳文旅融合新IP,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作出省会贡献。   (四)铸就“强省会”战略重要点   旅游产业化是“强省会”的重要支撑。深挖旅游资源潜力,打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旅游节庆IP,培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推进文旅体、文旅商融合发展,全面升级“爽爽贵阳”城市品牌,可为实施“强省会”行动注入新动力。

具体建议一:凝炼主题,融合民族文化元素

扩大活动巡游规模,特邀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少数民族方队参加,展现城市亲和力、自信心和包容性;融入民族会议论坛,同期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大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建设主题研讨会等;融入民族赛事活动,在筑城广场、大十字广场、民族大联欢广场举行民族器乐演奏比赛、民歌(合唱)大赛等,在文昌阁、花溪十字街、白云区组织各地民歌手、知名乐队举办路边音乐会,在贵阳市各(市、区)、贵安新区组织开展斗牛、斗鸡、斗鸟、唱山歌、跳芦笙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融入民族文化展示,在省民族博物馆及馆前广场开展民族团结、文旅宣传、民俗文化展等,在大十字广场和筑城广场开展民族工艺品、旅游商品、农土特产展销,在太平路、文昌阁等地打造移步换景、互动式、沉浸式民族文化场景,在青云市集、曹状元街等地举办非遗艺术展演暨非遗美食集市等活动;融入民族文艺汇演,在贵安新区或观山湖举办闭幕式演出,并以篝火晚会为压轴节目,邀请国内优秀表演团体、民族艺术家,以及歌舞比赛活动中获奖的民族选手参加。

具体建议二:规划引领,融合社会多元力量

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民宗委、省文旅厅、贵阳市政府、市民宗委、市文旅局、云岩区委、南明区委等单位以及省、市各民族学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贵阳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工作案,成立节庆执行委员会,邀请有大型活动策划与组织经验的公司及与活动内容相关的业内专家,保障活动高效运作;调动省市各民族学会、行业组织、民间团体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承办协办相关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和队伍参加各主题活动,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参赛、参演队伍和节目;广泛征集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参展,组织少数民族服饰、工艺、美食、非遗旅游特色商品企业、非遗传承人积极参加展示;面向重点高校和市属高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巡游活动提供咨询服务、交通引导、路线周边秩序维护等志愿服务。为有效减缓活动期间的交通压力,调动贵阳市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可参照我省3个自治州民族传统节日、州庆放假,以及贵阳数博会放假调休等规定,研究出台放假(调休)1天的政策。

具体建议三:加强宣传,融合多方媒体传播

制定宣传推广策略,邀请专业团队负责传媒直播,提升转播质量,画质、拍摄水准。借鉴“村超”“村BA”经验做法,依托抖音、快手、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加强与省内外主流媒体合作,邀请流量网红参加活动,在观文化、品生活、尝美食中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以节庆为点,制造或主动切入网络热点话题,积极引导话题方向,并借力KOL(重要意见领袖)传播,延续话题热度,引起公众对节庆的兴趣和关注。

办理答复:

省文化和旅游厅:

致公党贵州省委提出的《关于在贵阳打造“民族巡游大联欢”为主体的文旅融合新IP的提案》收悉,现提出如下办理意见:

2025年5月18日,由贵厅和我市牵头主办的以“乐游多彩贵州 踏歌爽爽贵阳”为主题的2025贵州民族团结大巡游活动成功举办,共组织了26个方阵近3600人参与巡游,巡游队伍线路总长2.3公里,吸引了26.8万市民游客现场观演。此次活动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载体,旨在打造展现多彩贵州新风采的文旅新品牌,推动贵州文旅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关于“凝练主题,融合民族文化元素”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扩大活动格局,强化多元文化交融

2025年巡游在规模与结构上实现系统性升级,形成“三板块、多维度、全联动”的立体化活动格局:一是板块划分更清晰。设民族大团结、展现贵州新风采、打造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三大板块。民族大团结板块以4个方阵展现56个民族交融;展现贵州新风采板块含城市IP与9个市(州)特色方阵;多彩贵州文旅新品牌板块打造14个“文旅+”方阵,呈现多元业态。二是参与规模升级。近3600人参演,规模相比去年扩大超三成,首设中华一家亲方阵,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代表参演,凸显“多元一体”民族格局。三是流程设计更丰富。2.3公里巡游路线设8分钟暖场、4个互动点、18个举牌互动点,融入非遗快闪,实现行进式观演与沉浸式互动。

(二)丰富巡游活动,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

一是沿巡游路线设置四个互动表演区,遵义矮人舞、六盘水羊皮鼓舞、安顺屯堡地戏、铜仁傩戏侗戏等各市(州)非遗创新亮相,黔东南苗族银饰和“村T非遗”、黔南多民族盛装、黔西南八音坐唱等尽显民族风情;同步举办“千人变装挑战”等即时互动活动,实现“观演+体验”一体化。二是推出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举办了13项系列配套活动,如巡游当晚在筑城广场搭建“爱乐之城”舞台开展路边音乐会演出,展示贵州多彩民族歌舞、特色民族文化。通过“文化表演+互动体验+消费联动”模式,集中展现地域文化内核与现代文旅活力,有效拉动消费增长,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二、关于“规划引领,融合社会多元力量”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完善顶层设计,构建高效协调机制

坚持高位统筹、系统谋划,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指导,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指挥部,下设“一办七组”,主要领导亲自指挥调度,制定“1+10”专项方案,文旅、公安、交通、各市州、区(市、县)等协同联动,严格落实交通管制、安全防控、应急保障等具体措施,发布《交通管制》《一封信》等公告,形成横向互联、纵向贯通的工作格局,为活动提供组织保障。

(二)激活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全民共建格局

搭建起政企合作、产销互动的桥梁,激活了市场主体活力。整合黄果树、梵净山等景区及都匀毛尖等企业资源,通过方阵植入(如茶山寻味方阵展示“三绿两红一抹茶”品牌推车)、场景体验(如醉美旅程方阵复刻苗族拦门酒)实现文化展示和产品推广双赢,共吸引40余家企业通过冠名赞助、资源置换等方式参与,整体赞助近170余万元。同时联动中华路商圈推出长桌宴,打造“文旅消费集聚区”。中国旅游日主题月期间(4月21日至5月19日),我市发放加油、体育等266万元优惠券,并动员商户在“爽贵阳”平台发放105万张优惠券,总金额5500万元,推动流量—留量—销量转化。

(三)优化服务保障,提升城市承载力

一是人流疏解高效有序。轨道交通1、2、3号线及S1线全运力运行,高峰期压缩发车间隔,沿线6站“一站一案”管控,地面公交优化66条线路,制定绕行预案并培训驾驶员,活动前后加密发车,散场储备应急运力,实时监测重点路段人、车流,精准调配人员防拥堵踩踏。二是安全防线稳固可靠。由市领导及区政府负责人指挥,划分“两区八段”,构建“四级责任体系”,实现全要素管控。严格审查人员车辆,全面细致防控风险,交通管控提前通告、分时封控与远端分流,强化截流、分流,区域安全排查高空坠物隐患,清理阳台、修剪危树并管控无人机。三是网络保障稳定畅通。通过省通信管理局协调三大运营商,强化活动沿线及地铁8个重点站点的信号覆盖,优化频率资源配置,保障直播调度、现场通讯稳定流畅。四是直播体验全面提升。采用29路讯道及央视级切换系统,增设互动镜头与专家解说,打造“沉浸式云巡游”。五是观演体验大幅改善。大型设备适当分散至巷道,核心路段设备间隔错位摆放,预留视线通道,避免集中遮挡,适当采用多功能综合车整合设备减少重复投放,选用小型消防车、折叠式直播设备,降低体积对视野的影响,引导观众选择观演位置,提升观演舒适度。

三、关于“加强宣传,融合多方媒体传播”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制定宣传方案,做好传播策划

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造贵州文旅新品牌主线,按照活动前铺陈造势、活动中浓墨重彩、活动后延续热度的节奏,制定“1+4”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总体工作方案,将工作任务、责任明确到具体人、事和时限。活动前通过“云端”媒资库持续上传素材预热;活动中统筹各级媒体开设主话题及各类网络话题,强化直播保障与现场调度;活动后延续热度,谋划避暑季等后续宣传,持续擦亮“爽爽贵阳”品牌。

(二)构建全媒体矩阵,提升传播精度

一是央地联动强化主流声量,协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网等媒体组成“中央媒体采访团”,聚焦特色报道大巡游盛况,聚焦民族巡游中的非遗技艺、乡村振兴成果,开展全面深入的报道。二是推出专题网络直播,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开展活动直播,积极联动中央驻黔主要新闻单位和重点新闻网站,省市媒体,行业媒体以及各商业网站,以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对活动现场盛况进行专题式、深层次、多角度报道。

(三)借势流量IP,打造现象级传播

根据第三方数据报告显示,截至5月23日18∶00,据不完全统计,5·18大巡游曝光量达48.53亿,传播量预计最终达13亿至15亿。一是邀请网红达人参与巡游方阵或参访团队并录制短视频,利用其千万级粉丝量形成破圈传播;二是引入4K摄像机、无人机进行立体拍摄,设置“第一视角跟拍”“高空全景直播”等创新机位,同步配备专业解说团队,确保“线上线下同频共振”;三是在抖音、快手、微博、小红书等开设巡游活动话题,推动流量传播叠加。

本次巡游的成功举办,为贵州文旅体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下一步,我市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突出“文旅体融合”“民族团结”“大巡游”三大核心亮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与形式,学习借鉴先进办节经验和品牌推广策略,打造创新性、吸引力强的活动项目,努力将活动作为展示“多彩贵州”“爽爽贵阳”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2025年6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青;联系电话:87989665)

分享到:

上一篇:关于促进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推动贵州旅游发展的提案
下一篇:关于加强市政道路设施管理维护的提案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