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推动贵州旅游发展的提案
发布日期:2025-07-01 10:05:39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答复文号:筑府提复〔2025〕25号 | 类别:A |
政协委员: | 届次: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
标题:关于促进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推动贵州旅游发展的提案 | 编号:3020 |
主办单位:省委宣传部 | 会办单位: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摘要内容: 情况分析: 阳明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独特的文化名片。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省委宣传部联合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以“可感可知的阳明文化”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网络大V来黔体验、拍摄、创作,全网传播量超3亿次。以“阳明·问道十二境”为主题,整理推出了12个文化符号及经典游学路线,成为广大受众在真山真水间感受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传道的心路历程的清晰载体。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打造了大学生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网络课程——《阳明学概论》。目前来看,虽然对阳明文化的研究和转化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阳明文化旅游景点和文创产品的打造还存在不足,交通基础条件仍存在缺陷,连接周边县份景区的旅游交通状况存在明显的发展瓶颈。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不够,目前我省虽然尝试通过挖掘阳明文化来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但在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提升空间,尽管“阳明故居”“修文”“龙场”“阳明祠”等人文景观已经有一定影响力,但知名度仍不够等。为充分发挥阳明文化在贵州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特提出以下建议: 通过多举措,将阳明文化与贵州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贵州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促进贵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建议一:一是深入挖掘阳明文化内涵。 组织专业团队对阳明文化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心学内涵、教育理念、历史故事等。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阳明文化转化运用的途径和旅游开发的潜力。同时,鼓励文艺创作,通过小说、诗歌、音乐、影视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阳明文化的魅力,为贵州旅游增添文化底蕴。 具体建议二:二是打造阳明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结合贵州现有的旅游资源,以阳明文化遗迹为节点,设计并推出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如“阳明悟道之旅”:贵阳(修文阳明洞)-龙场(玩易窝、阳明小洞天) -福泉(平越驿站)等;“阳明文化研学之旅”:串联起贵州各地的阳明书院、纪念馆等研学基地,开展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研学旅行活动,让游客在游览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升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具体建议三:三是加强阳明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阳明文化旅游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交通方面,提高景区的可达性,开通旅游专线公交或完善景区周边道路标识;在景区建设上,注重环境整治与景观打造,按照阳明文化的风格与内涵对景观区建筑、园林进行设计与修缮,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完善旅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饮住宿等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与服务质量。 具体建议四:四是加强阳明文化旅游推广。 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与传统宣传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推广贵州阳明文化旅游。利用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制作并发布有趣、有料的阳明文化旅游宣传内容,吸引更多的年轻游客关注。举办阳明文化旅游节、主题文化活动等,邀请知名文化学者、旅游达人参与,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扩大贵州阳明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加强与国内外旅游机构、媒体合作,开展联合推广活动,将贵州阳明文化旅游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具体建议五:五是培养专业人才队伍。 在高校旅游专业或相关职业院校中,开设阳明文化旅游课程,培养既懂旅游营运管理,又能熟悉阳明文化的复合型人才。对现有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阳明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与讲解水平,确保能够为游客提供专业、深入的阳明文化旅游服务;鼓励旅游企业引进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为阳明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
|
办理答复: 省委宣传部: 蒙爱军委员提出的《关于促进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推动贵州旅游发展的提案》收悉。我市会办意见如下: 一、关于“深入挖掘阳明文化内涵”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是优化调整工作机制。2024年10月以来,我市宣传部门会同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对阳明文化转化运用联动工作机制进行了全面调整,提级强化了秘书处领导机制、调整充实了秘书处6个工作组,会同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共同开展阳明文化挖掘整理等相关工作。目前,成立了孔学堂高等研究院、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等阳明文化研究机构。二是推进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围绕国家文物主题游径创建要求,以阳明文化为主题,完成《“阳明问道”主题游径规划》初稿编制工作,并按程序由省文化和旅游厅向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申报国家级主题游径,获批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积极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贵州省阳明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正在推进《贵阳市阳明文化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三是阳明文化研究成果丰硕。由国内著名学者郭齐勇教授、杨国荣教授统筹孔学堂学术工作,聘请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担任孔学堂高等研究院首席专家,与武汉大学合作推动的国家“十四五”重大文化工程重点项目《民本文献集成》完成研究项目20项;《阳明文库》累计完成出版33册;在国际儒联指导下,对《阳明学年鉴》编纂进行全面提升,并被《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省级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四大文化工程——阳明文化转化运用》《国学单列课题》完成立项26项;以孔学堂高等研究院为第一署名单位刊发C刊学术成果5篇;由市社科联编纂的《修好共产党人心学》进入出版流程。四是鼓励扶持阳明文化文艺创作。2025年3月,出版《贵阳历史文化丛书》分册《心学胜境》;新编历史京剧《阳明悟道》,入选由中宣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和中国文联主办的“与时代同行 与人民同心”——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并荣获中国京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第32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等奖项。 二、关于打造“阳明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是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我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市场主体策划了10条面向不同客群的精品线路,分为“悟道之思”“弘道之行”“家国情怀”“守正创新”“知心之旅”“唤醒之夜”“行知境界”“城市漫步”“寻圣之旅”“修心之旅”,并大力对外宣传推介。2024年精品线路共吸引游客31000余人(含干部职工2500余人,企业职工8500余人,研学学生9000余人),同时,企业主体组织开展了成人礼、游客打卡、阳明步道体验等活动。此外,2024年10条精品线路及甲秀楼、阳明祠、阳明文化园等相关文物景区共吸引游客190余万人。二是打造研学线路。我市教育局围绕知心之旅、唤醒之夜、行知境界三大主题优化设计阳明文化研学线路,逐步挖掘阳明文化的精神内涵,打造递进、适合学生的阳明文化线路,并在各中小学校试行推广。三是推出阳明文化研修研学产品。围绕阳明文化园,以龙场悟道为切入点,邀请两位阳明文化研究专家,录制了33分钟的游客精品课程,已在王阳明纪念馆、甲秀楼、达德学校旧址等文博场所进行投放;委托大道阳明(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少年阳明》IP相关产品,包括实体书《少年阳明系列下天风》,相关音乐剧、玩偶等,受到广大游客的深厚喜爱。 三、关于“加强阳明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是实施阳明文化相关文物保护工程。按照对阳明文化相关文物保护项目清单化、项目化工作要求,在做好15个阳明文化相关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完成了阳明洞、蜈蚣坡古道保护修缮工程、甲秀楼翠微园保养维护工程、达德学校旧址保养维护工程等阳明遗迹保养修缮工程。二是推进展陈提升。统一标识标牌。按照打造“一厅三地”(即甲秀楼〔翠微园〕—阳明文化会客厅,阳明文化园—心学诞生地,阳明祠—阳明文化纪念地,孔学堂—心学研究高地)的总体思路,推动阳明文化核心资源点位展陈提升。在甲秀楼、文昌阁、阳明祠等阳明文化9个节点制作布设了标识标牌;编纂文昌阁、君子亭、甲秀楼等10处阳明文化历史节点解说词,并在甲秀楼等文保单位开展智慧解说系统投放服务。三是积极打造景区公交线路。开通贵阳市区至修文阳明文化园景区公交线路1条,共投入公交车36辆,起点站距阳明文化园约400米,终点站在贵阳市黄金路,每10分钟一班次。目前,该公交专线基本能够满足游客乘坐公交车至修文阳明文化园区的需求。 四、关于“加强阳明文化旅游推广”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是加强阳明文化宣传推介。我市在对外旅游推介活动中,将阳明文化资源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重点推荐介绍,把阳明文化相关景区景点、“阳明文化+”精品线路、阳明文化研修研学产品进行多种形式的营销推介,特别是“阳明文化+city walk”得到广大年轻游客的青睐和关注。二是开展阳明文化跨省交流工作。2024年11月8日,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成功举办“阳明三万里”文旅产业合作倡议签约及推介发布会,来自浙江宁波、余姚,江西吉安、赣州的文旅部门和30余家文旅企业参加了文旅交流活动,开展了黔、浙、贛文旅产业合作倡议签约及文旅相关行业合作签约,促进了三省阳明文化交流与合作。此外,我市还举办“中国心学与民本思想”经典培训班,引进国际儒联等“世界青年汉学营”“国际儒联会员日”“儒学大家谈”等品牌,先后推出“知行合一、心学探源”“儒联会员走进贵州”“中国心学的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等交流项目。三是积极推动阳明文化传播阵地建设。我市宣传部门会同孔学堂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8个移动端平台17个账号矩阵,以及4个多语种网站(繁体中文、英语、韩语、日语)和4个海外社交账号。2024年,面向海内外发稿2万余条次,国内全网传播超3.8亿次,海外平台传播超1000万次,《贵阳孔学堂开展阳明文化海外传播》被中央网信办评为“2024年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城市典型案例”。 五、关于“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议的办理情况 积极增强孔学堂高等研究院阳明文化研究力量,通过省十三届人博会引进博士1名,通过贵阳贵安事业单位公开招考研究生3名;引进大道阳明(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少年阳明》IP相关产品;创新启动集“资源整合、项目孵化、人才培养、IP转化、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孔学堂阳明文创孵化平台,目前,已孵化8家产品合作伙伴与5家运营合作伙伴;编纂10处阳明文化相关历史节点解说词的同时,组织我市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参加阳明文化知识及解说词培训,提高阳明文化讲解服务水平,确保为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生动的讲解服务。 下一步,我市将深化阳明文化的挖掘工作,促进阳明文化成果转化,积极宣传报道创建贵阳贵安特色文化旅游成果,不断打造完善阳明文化相关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开发,聚焦阳明文化与“强旅游”融合,赋能贵阳贵安文商旅高质量发展。 2025年6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联系人:杨青;联系电话:87989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