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解读回应政策解读权威解读

部门解读|《贵阳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

发布日期:2022-11-17 15:14:52 浏览次数:0次 字体:【    

近日,经贵阳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阳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现就《工作方案》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解读如下:

一、《工作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2022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面向城市、县域、园区开展新一轮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经申报推荐、材料审查、专家评审等程序,2022年8月,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的通知》(国知发运字〔2022〕33号),贵阳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示范时限自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根据通知要求,入选示范城市须进一步优化完善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加强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加快落实各项工作举措,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增强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确保试点示范工作取得实效,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方案》主要规定了哪些内容?

《工作方案》共分为六部分,明确了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时间进度安排、保障措施。

(一)总体思路。明确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强省建设纲要和国家、省“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大力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为工作主线,深入开展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扎实提升城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明确了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量质并重、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强化保护。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推动知识产权助力贵阳贵安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四)重点任务。共4个方面、16项任务,分别明确了具体任务和责任单位。

一是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包括提高研发经费占比、提高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挖掘并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推动商标品牌建设、开展作品著作权登记、开展植物新品种权登记等6项任务。

二是增强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包括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广和金融体系探索研究、建设知识产权产业联盟、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老字号商标品牌、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间专利实施转化、建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等5项任务。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包括建设贵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执法培训、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建立贵阳仲裁委知识产权中心和维权援助分中心等3项任务。

四是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包括建立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加强队伍建设,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等2项任务。

(五)时间进度安排。主要分四个阶段逐步展开落实。一是2022年7月-2022年12月,评估建设阶段。二是2023年1月-2023年12月,实施推进阶段。三是2024年1月-2024年12月,深入探索阶段。四是2025年1月-2025年6月,梳理总结阶段。

(六)保障措施。主要从五个方面保障工作方案的实施。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二是强化督促检查。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强化宣传引导。

三、《工作方案》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重点任务共4个方面、16项任务,在具体举措上紧扣我市实际,突出针对性,注重可操作性。

一是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高研发经费占比,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力争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2%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营业收入之比达到1.8%;提高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5%左右,累计获得专利奖励达150个;挖掘并培育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地理标志增加至28件;推动商标品牌建设,促进我市商标量质齐升,至2025年,商标有效注册量增加至15万件;开展作品著作权登记,力争新增作品登记量累计达到1万件;开展植物新品种权登记,力争获得植物新品种授权数累计至55个。

二是增强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广和金融体系探索研究,实施质押融资补贴、奖励政策,截至2025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累计达35亿元;建设知识产权产业联盟,累计培育各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试点企业250家以上;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老字号商标品牌,力争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累计达260个,力争“贵州老字号”企业累计达35家;搭建企业与高等院校间专利实施转化,截至2025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5%;建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初步累计达到托管企业数1000家以上。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建设贵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我市知识产权展示平台,提供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一站式”综合服务,协调提供版权登记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执法培训、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力争知识产权案件查办率达到100%,知识产权案件民事一审服判息诉率65%;建立贵阳仲裁委知识产权中心和维权援助分中心,为权利人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支持,截至2025年,累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企业达到100家,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达到86分。

四是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建立区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力争全市形成知识产权类指导站、工作站、中心等公共服务网点数量达14个;加强队伍建设,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与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培养专利代理人才累计达到100名,培养知识产权师人数累计达到50名。

四、市场监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障《工作方案》的顺利实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机制,调整充实贵阳市贵安新区知识产权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研究决定示范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部署、协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

二是强化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市场监管局)加强对方案实施工作的跟踪监测和总结评估,督促各区县(市)政府将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是强化资金支持。加大对方案实施的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落实各类知识产权奖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作用,引导和激励创新主体运用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将知识产权人才纳入贵阳市重点人才工程,建立完善知识产权人才信息库,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动态管理,推动知识产权人才优化配置;加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依托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贵州平台贵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站,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对各区(市、县)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并考核;利用政府部门和社会相结合的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模式,面向全市企业及高校院所,开展知识产权实务型人才培训,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和文化建设,为全市知识产权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夯实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基础。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各成员单位要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和公益宣传,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附件:

分享到:

上一篇:部门解读|《贵阳市贵安新区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
下一篇:部门解读|《贵阳贵安关于“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产一企、一家一特、一人一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您好,我是筑筑。欢迎您访问贵阳市人民政府网,需要帮助可随时点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