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人民政府关于白云区2019年全区和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0年全区和区本级财政预算报告
发布日期:2020-06-08 10:25 浏览次数:0次 字体:【大 中 小】
一、2019年全区和区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一)2019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9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落实国家各项财税政策,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围绕全区重点工作部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收支目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
1.全区及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全区财政总收入328702万元,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282万元,为预算的106.3%,同比增长0.2%,基本与上年持平。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166361万元、上年结余98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890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21347万元,减上解上级支出29439万元,实际可支配财力为33953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311881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78881万元,实际支出233000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1%。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7658万元,预算净结余为0,全年做到了财政收支平衡。其中: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具体情况见附表1)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348万元,为预算的107.1%,同比增长2.3%,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166361万元、乡(镇)上解8053万元、上年结余98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000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21347万元,减上解上级支出29439万元、下达乡(镇)级补助7433万元,实际可支配财力为31933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3353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78881万元,加区对乡(镇)专项补助4528万元,实际支出219000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1.6%。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5982万元,预算净结余为0,全年做到了财政收支平衡。
——乡(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执行情况
乡(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934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下降14%。加区下乡(镇)补助7433万元、调入稳定调节基金2890万元,减上解支出8053万元,实际可支配财力为2020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528万元,剔除区下专项补助4528万元,实际支出14000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2.2%,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76万元,净结余为0,全年做到了财政收支平衡。
2.全区及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具体情况见附表2)
全区(即区本级,下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53218万元(主要是低效用地出让实现收入332306万元),为预算的100.3%,为上年的16.8倍。加上级补助190938万元、上年结余16523万元,减调出资金21347万元、上解支出7355万元,实际可支配财力531977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26095万元,剔除上级专项补助149637万元,实际支出276458万元,为预算的93%,为上年的15.1倍,预算结余为105882万元,全年做到了财政收支平衡。
3.全区及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具体情况见附表3)
全区(即区本级,下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8.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4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长38.4%,全年做到了财政收支平衡。
4.全区及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具体情况见附表4)
全区(即区本级,下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865万元,为预算的159.2%,同比下降21.1%;加上年结余6650万元,实际可支配财力951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139万元,为预算的85.6%,同比下降36.9%。主要是受政策性因素影响,今年被征地农民补缴政策已接近尾声,参保缴费、领取待遇情况趋于平缓,所以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均有所下降。预算结余为7376万元,全年做到了财政收支平衡。
(二)2019年主要财政工作完成情况
1.力促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一是积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实施已出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以及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各项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全区减免税费47400万元(其中区本级减免税费20600万元),极大地减轻了企业负担。二是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围绕产业新城发展目标,聚焦中高端消费品制造、饮料食品,汽车发动机配套等重点产业,统筹安排财政资金 27675万元,支持吉利发动机项目、特康机器人、优米时代通讯、合力超市、娃哈哈等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吉利40万台发动机扶持项目已投产并实现税收8934万元(区级税收2453万元),同时梵华里项目已开街营业,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三是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好政策、土地、金融、人才、物流等资源保障,保障招商安商、“放管服”改革等工作资金,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好民营企业服务平台作用,推动民营企业及中小企业发展。
2.全力组织收入,增强保障能力。受国家减税降费等政策影响,2019年收入形势严峻,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282万元,同比增长0.2%,基本与上年持平,为确保财政运行平稳,我区积极采取措施,努力降低税收减收带来的不利影响。一是及时做好收入形势研判。按月分析经济运行状况,掌握税源情况及发展趋势,做好减税降费效应分析测算,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多渠道开源补减收。密切跟踪各重大税源点纳税情况,积极推动我区土地挂牌出让工作,加大税源清欠力度。全年实现契税31911万元,同比增长63%;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17159万元,同比增长124.2%。同时,加强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协接,以弥补减税降费形成的收入缺口。三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一步加强与省、市财政部门的对接,将我区财源情况及时向上级反映,争取上级在基本财力、民生保障、区域发展和其他补助等方面有所增长。2019年全区获得各类上级专项补助资金78881万元,比上年增加30415万元,主要增加了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四是加强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严格执行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制度,规范收费票据管理,进一步清理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开,建立了投诉问责机制,加大了非税执收的监督力度,合法合规组织非税收入。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完成30314万元,同比下降17.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8.6%。
3.保障刚性支出,兜牢民生底线。全区继续树立“过紧日子、过苦日子”的思想,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以下简称“三保”)优先支出的要求,严格控制各类财政支出,确保事关民生、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公共财政支出得以落实,重点做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城乡低保、安全维稳、教育卫生等资金保障工作。2019年全区教育、卫生、社保等13项民生支出22383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60%以上。一是统筹财政资金72285万元,用于教育事业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23.2%,保障了全区公办学校的正常运转,义务教育营养餐计划、教师双轨制的实施及校舍安全保障、学生免学费补助等,积极支持增加公益性学前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医疗卫生事业支出14975万元,主要用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及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支持公立医院改革等。三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327万元,保障了全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困难群众救助及城乡低保提标等政策性支出,健全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四是积极支持其他民生事业,安排住房保障支出39474万元,用于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及棚户区改造;五是积极争取和统筹安排资金12000万元,支持了旅发大会、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4.合理调度资金,保障重点工作。在确保人员及机构运转的前提下,统筹兼顾,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集中力量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一是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化解债务。认真落实政府管控债务规模、规范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主体责任,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做好动态监控和预警。2019年财政资金投入31810万元,同时统筹全区各类资金近447743万元用于归还贷款本息,确保全年未发生一笔债务风险。二是支持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统筹财政资金11793万元,用于支持农业发展,其中投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食用菌种植等资金2500万元,抓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投入“一县三镇”帮扶资金1500万元,积极为全省脱贫攻坚贡献白云力量。三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投入生态环境建设资金6575万元,积极支持农村环境整治、麦架河、小湾河综合治理以及各项环保督办工作的顺利完成。四是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14819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经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同时,全力配合推进轨道2号线、环城快铁、高铁白云站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白云客车站建成使用。
5.加强财政管理,提高工作水平。一是严控一般性支出。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厉行节约的相关规定,压减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按照只减不增的原则安排“三公”经费预算,继续压缩行政经费10%。二是监督管理国有资产使用。完成全区国有资产的清查,并向区人大首次专题报告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截至2018年底,全区国有资产总计(净值,下同)700.4亿元,其中:企业(非金融类)资产总额660.8亿元;行政事业单位共计39.6亿元。负债总额329.9亿元,其中:企业(非金融类)负债300.7亿元;行政事业单位共计29.2亿元。所有者权益370.5亿元,其中:企业(非金融类)360.1亿元;行政事业单位10.4亿元。实现资产管理“家底”清,资产管理效率显著提升。三是加大乡镇财政工作的指导。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支持力度,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牛场乡进行乡镇财政体制运行调研,并积极帮助其解决财政困境。四是狠抓财政资金监管。围绕财政资金分配、运行、使用等主要环节,通过完善审批程序和信息化监控手段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高度重视审计意见,并积极研究整改落实。组织力量对各部门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各单位财务人员进行了会计规范、内控制度建设等业务培训,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
各位代表,2019年受经济下行及减税降费等政策实施的影响,税收收入一定幅度减收,但教育、社会保障等支出刚性增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财政运行基本平稳,各项财税改革有效落实,党政机关运转正常、基本民生得到保障、风险防控切实加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结合我区实际合理编制预算收入,并围绕区委九届七次会议的安排部署,着力加大对重点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继续推进三大攻坚战,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2019年预算执行需要重点说明的情况
1.民生支出政策全面落实
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支出安排不再与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确保教育、科技、农业投入逐年只增不减,文化、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的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2019年全区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医疗卫生投入同口径分别为比上年增长2.4%、64.6%、3.9%、7.4%、24.1%,均达到政策要求。
2.财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
(1)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将全区50万元以上的预算项目及扶贫资金项目全部纳入绩效管理范围,实现区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覆盖。预算项目从申报、执行到结算进行全流程管理,区级各部门预算绩效目标与年初预算同时编制、同时审核、同时批复、同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开展跟踪问效。2019年区本级共编制绩效目标205个,涉及财政资金54644万元。并选取了2018年农村义务教育营养餐计划和知识产权专项资金2个项目聘请第三方进行了重点再评价。
(2)启动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按照上级工作安排,积极着手开展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建设,完成了项目建设的政府采购程序,通过信息化手段主动接受人大代表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
(3)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成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计,通盘掌握我区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将手续齐全的资产作为第一批资产授权平台公司经营管理。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入驻15家区属国有企业开展清产核资,以逐步消化公司不良资产,加大国有资产优化重组。
(4)积极推进各项机构改革。印发了《白云区机构改革涉及部门预算和经费保障工作方案》、《白云区关于清理上缴涉及机构改革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存款余额、现金及财务印鉴章的通知》等文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了资金和资产划转的业务培训,完成22家单位的账户开设变更撤销、16家单位的资产清理划转、25家单位的经费划转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改革,指导督促改革单位及时做好资产管理、划转和移交,确保社区体制改革后新设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的按时挂牌。
3.其他重点工作有序开展
(1)完善预决算信息公开。大力推进预算公开常态化、规范化,根据《预算法》规定及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将财政预算报告、1至6月财政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上年度财政决算报告、预算调整报告等在人大批准后20日内在区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公开。并按照统一模版、同一时间和统一形式指导各预算部门公开了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预决算情况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并对部门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政府采购信息、机关运行经费等进行了公开。区本级各部门2019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数668万元,同比下降12.8%;2018年决算公开数584万元,同比下降26.9%。
(2)切实加强政府采购管理。2019年政府采购预算2160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20956万元,节约资金648万元,节约率3%。其中:2019年限额标准以上政府采购预算20661万元,实际采购金额20195万元,节约资金466万元,节约率2.3%;通过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电子平台采购预算943万元,实际采购金额761万元,节约资金182万元,节约率19.3%。
(3)持续盘活存量资金。按照相关要求,对各部门2018年及以前年度结余结转资金进行清理,共清理甄别盘活存量资金24459万元,均统筹用于重点支出及其他亟需支持的项目支出。
4.其他情况说明
(1)政府性债务余额情况。2019年到期的政府债券本金通过再融资债券的方式予以置换,政府债务余额不变,为50.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6亿元,专项债务47.9亿元)。我区积极筹集资金及时还本付息,全年未发生一笔债务风险。
(2)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情况。全区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获得上级转移支付补助166361万元,比上年增加50148万元(主要是增加了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0415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19733万元)。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73804万元、返还性收入补助13676万元,全部安排支出;专项转移支付补助78881万元,已全部下达至部门。
(3)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按照《预算法》规定,为弥补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2019年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890万元(其中区本级15000万元),年度中根据2019年新增上级补助等情况,补充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7658万元(其中区本级25982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年末余额为33314万元(其中区本级30619万元)。
(4)预备费安排情况。按照《预算法》规定,2019年区本级预备费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安排3980元,并经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批准,已全部用于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0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攻坚克难的拼搏之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财政资金保障工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编制好2020年财政收支预算、做好各项财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020年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及区委九届八次全会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财政体系,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提质增效;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稳步推进税制改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部门支出,严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深入开展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管理改革,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规范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有效盘活存量资金;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并逐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性。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促进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2.2020年财政预算编制的依据及原则
(1)预算编制的依据。严格执行《预算法》、《贵州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进一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健全完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2)预算编制的原则
①积极稳妥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根据全区经济形势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要求,合理安排收入增长幅度,做到与积极财政政策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支出安排聚焦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区委九届八次全会,做到突出重点、量入为出、统筹兼顾、注重绩效。
②零基预算管理原则。实施零基预算理念,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需求项目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并结合财力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评价结果及项目准备情况等编制预算。
③全口径预算管理原则。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协调安排,形成资金使用合力。加大部门财政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区本级财力安排的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当年未使用完毕的,除政策规定或区委、政府批准外,原则上不再办理结转。
④全面绩效管理原则。推进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入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全过程,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各级预算单位和所有预算资金。
⑤财政可持续性原则。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确定基本民生支出政策,加强重大建设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评估;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二)2020年预算收支建议安排情况
1.全区及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及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加大,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程序进行相应调整。根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结合对上级转移支付的预计情况,按照财政收支平衡的原则,相应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建议安排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400万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实际可支配财力为25225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48000万元,同比增长6.4%,增加15000万元,预算结余4255万元。
—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具体情况见附表5)
建议安排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5400万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实际可支配财力为23714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33100万元,同比增长6.4%,增加14100万元,预算结余4049万元。
—乡(镇)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安排情况
建议安排乡(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00万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实际可支配财力为1510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900万元,同比增长6.4%,增加900万元,预算结余为206万元。
2.全区及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安排(具体情况见附表6)
建议安排全区(即区本级,下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300万元,剔除一次性因素,同比下降55.5%,减少11612万元。加上年结余105882万元,减调出资金30000万元、预留上解支出8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力77182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7200万元,剔除一次性因素,同比增长32.8%,增加14129万元,预算结余19982万元。
3.全区及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安排(具体情况见附表7)
根据审计提出意见,结合平台公司经营状况,按照《白云区区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支管理办法》中“国有独资企业上交年度净利润的比例按10%上交”的规定,建议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959万元,为上年的16.2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959万元,为上年的16.2倍,分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用于平台公司隐性债务或作为资本金注入,收支均比上年增加3714万元。
4.全区及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安排(具体情况见附表8)
根据区社保中心预测,建议安排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556万元,同比下降10.8%,减少309万元。加上年结余7376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财力为993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2320万元,同比增长8.5%,增加181万元,预算结余7612万元。
“四本预算”全部做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区、乡两级预算均做到收支平衡。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按照《预算法》规定,在将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前,我们已经将2020年全区及区本级预算草案初步方案提交区人大财经工委、白云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初步审议,并根据初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同时,在预算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前,对前期各部门必须拨付的基本支出(人员经费等)和项目支出予以了安排,并提前将上级下达的部分相对固定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列入预算。
(三)2020年预算编制中需要说明的情况
1.财政收入安排情况。按照“稳中求进、积极稳妥”的原则,结合2020年全区各项经济指标的预期目标,认真分析收入形势,合理确定收入盘子,保持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与财政政策相衔接,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400万元,基本与上年持平。
2.财政支出保障情况。一是严控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办事、厉行节约的思想,严把支出关,大力压减部门支出和“三公”经费,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公用经费平均压减15%。二是兜牢“三保”底线,保障疫情防控支出。坚持把“三保”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优先保障工资、运转、民生及疫情防控等相关支出,确保国家和省市制定的工资、基本民生等政策落到实处,不留硬缺口。优先保障教育、科技、社保就业、医疗卫生等领域投入,2020年13项民生预算支出148240万元(不含上级专项补助),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0%以上。区本级安排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6000万元,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资金保障,切实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推动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三是有力保障重点支出。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继续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合理安排棚户区改造等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四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安排扶持资金8750万元用于支持工业、批发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发展。
3.预备费安排情况。按照《预算法》规定,预备费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安排,区本级预备费已按规定予以安排4662万元。
4.政府性债务余额情况。到期的政府债券本金通过再融资债券的方式全部予以置换,2020年政府债务余额不变,为50.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6亿元,专项债务47.9亿元)。
5.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情况。在编制预算时,我区已将上级下达的相对固定转移支付补助资金73894万元编入年初预算。
6.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年初余额为33314万元,按照《预算法》规定,2020年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预算资金21000万元(其中区本级19200万元),用于补充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调入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12314万元(其中区本级11419万元)。
(四)2020年工作打算
1.狠抓财政收入管理。一是加强收入征收管理。坚持依法依规、应收尽收、努力完成年初收入预期,保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加大财政存量资金统筹和土地出让金统筹力度,努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确保收支平衡。二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落实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持续推进实质性减税,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加大非税执收的监督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及时跟踪招引资企业和优惠政策兑现企业贡献程度,精准施策,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继续落实各项财政扶持政策,支持中高端消费品制造、铝精深加工、新材料、饮料食品、健康医药、汽车发动机配套、5G及大数据配套七大产业发展,补齐、延伸、建强产业链;推动拜特制药和泛德制药恢复生产并引进其他品种,全力推进十七华旱雪材料项目、深圳海盈新能源智能化基地项目建设;积极引进上海熠品、深圳宝润等企业,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四是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继续加大省市对我区财力性转移支付的争取力度,全力支持重大民生项目推进和实施。认真研究预算管理、税制改革等政策,密切关注中央、省、市财政专项资金安排,及时制定工作措施,做好向上争取工作。
2.狠抓重点支出保障。一是全力保障“三保”支出和疫情防控支出。在今年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坚持“量入为出”“以收定支”原则,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压减非重点、非刚性的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特别是压减低效无效、标准过高的支出和非必需的项目支出,聚集财力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资金保障,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推动复工复产复学安全有序开展,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二是抓好民生政策落实。围绕区委九届八次会议,加强教育、社会保障、卫生、文化等基本民生保障,深入推进“百校攻坚”,增加公立幼儿园学位供给,公办率达50%;实施就业创业计划,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力推进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改造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提质增效工程,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60%以上。三是全面统筹、加大重点领域保障支持力度。继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资金,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支持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整合统筹涉农资金,聚焦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以绿色发展为中心,推动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突出抓好麦架河、小湾河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实施雨污管网、饮水安全工程,落实好河(湖)长制保障经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四是努力完善城市功能。围绕打造“产业新城、品质白云”的发展目标,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旧城改造,启动实施大山洞、鸡场处区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强化全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有轨电车T2线等建设,完善城市“主动脉”;继续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施改造,提升城市品质。
3.狠抓财政风险防控。一是着力构建稳固、平衡的财政收支结构。依法强化收入管理,有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严控新增预算,并统筹解决好财政保障范围、保障水平、保障次序等问题,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坚决防止财政赤字的出现。二是加强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防控。严格债务管理考核问责,及时约谈债务高风险单位负责人,加强动态监控预警,采取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缓释到期债务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三是进一步规范平台公司举债融资行为。坚持以稳为主、稳中求降的政策取向,严禁平台公司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和变相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四是做好全区财政廉政风险防控。继续强化全区各部门内控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加强财务人员纪律教育,加大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检查。
4.狠抓财税体制改革。一是完成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按要求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监督系统建设,完善监督系统配置,自觉主动接受人大代表对财政资金的监督。二是持续深化预算绩效改革。将区级财政支出项目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以“全过程”管理为主线,逐步完善预算绩效管控体系,规范财政支出项目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全流程管理。扩大重点项目和部门整体重点再评价范围,聘请第三方机构对2019年教师“双轨制”及“食品安全”抽检2个财政支出项目,及民政局、财政局2个部门整体进行重点再评价;从2020年年初预算项目中选取10个财政支出项目(具体情况见附表9)、10个部门整体(具体情况见附表10)进行重点再评价,切实提高绩效管理质量,树立各部门节约资金,提高效益的意识。三是持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以国资管理为切入点,推动区管国有企业重组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认真落实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摸底调研,按时上报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专项报告。着手开展国有资源的调查摸底工作。四是持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中央、省、市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落实政府责任,促进全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大力支持其加快发展。建立完善社区体制改革财权事权运行机制,保障基层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做好机构改革资金保障和划转,确保全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编制好财政预算意义重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大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委、政府和区委对财政工作的安排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虚心听取政协意见,认真做好财政预算各项工作,推进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全力打造“产业新城、品质白云”的目标努力奋斗。
报告附表-白云区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0年预算.xls